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哪首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诗句“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出自该诗。相信大家对这首曹植的《七步诗》都不陌生。为啥呢?因为它出自罗贯中大大的那本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哪首诗
“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66岁的曹操病故,曹丕即位,史称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之位的经历,让他始终无法释怀,担心弟弟曹植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想迫害曹植。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于是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作出了这首诗。
《七步诗》
曹植〔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鉴赏
首句比喻浅显而生动,极言曹不对曹植的逼迫程度如“燃豆萁”来“煮豆”一样。诗人以其聪慧的头脑和处乱不惊的灵感,将生活中用豆萁做燃料煮豆这样一件平常的小事和“兄弟相残”联系在了一起,其寓意之深刻,确实耐人寻味!
第二句极言诗人就像锅中被煮的豆子,欲出不能,欲逃无地,欲说无语,只有在内心不停地哭泣。
三、四句用豆子诘问豆萁的口气分明在说,你我二人本是同胞兄弟,作为兄长,你为何如此残忍?为何苦苦相逼?满腔的委屈与怨愤在这一句话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创作背景
南朝宋大文学家谢灵运曾经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这里大名鼎鼎的曹子建就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能被后世用才高八斗来形容足见其才能被后世所称道。曹植与其父操、兄丕并称三曹,其父曹操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世称为奸雄,在东汉末年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军政力量,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病死前后,年长的曹丕继承了父亲的魏王位置,并称帝,对于很有才能的弟弟处处提防,据传曾经让自己的弟弟在七步内写诗,写不出来就杀头。聪明的曹植在哥哥说完后就作出了后来闻名于世的《七步诗》。
《七步诗》对我们现代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七步成诗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无论是写作、设计还是解决问题,都能从中受益。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让思维的火花在瞬间绽放。
如何培养七步成诗的能力呢
1.要通过广泛阅读和积累知识,充实自己的内涵。
2.不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3.勇于尝试和实践也是关键,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释放出七步成诗的潜力。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的争议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可能在大殿上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和曹植从小一起长大,知道曹植的文学素养有多深厚,凭借他的才思敏捷,是不会被刁难住的。
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曹植的《七步诗》,原诗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瀌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一、二句,讲豆粒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
三、四句写出煮豆子的燃料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萁”(豆类植物的茎秆),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
五六句是曹植发自肺腑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歌的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残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听过这样含着血泪、带着咽的控诉,只要稍有良知,总会愧疚于衷、不能自己吧?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通篇纯以比兴出之,取譬精准,借物写怀。
被曹丕步步相逼的诗人以豆粒自喻;而把加害于他的同胞兄长喻为豆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