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封建科举制度四级是指

封建科举制度四级是指

2024-02-20 16:01:50 433浏览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等等词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这出自于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科举制度带给我国的影响,但他又是历史进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对此,我们仍需认真了解其相关知识。

封建科举制度四级是指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封建科举制度的特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贤能治国,为我所用;

标准客观,竞争公平;

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1、科举制度限制了个人才能的发挥: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八股文为主要形式,导致很多有其他才能的人才被忽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僵化。

2、科举制度选拔标准单一,只注重对文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考生其他素质的考察,如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

3、科举制度不利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科举制度强调对儒家经典的掌握,而忽略了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这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停滞不前。

总的来说,科举制度的弊端主要是对人才的选拔和评价不够全面和公平,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社会的发展。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者是谁

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孔乙己被封建意识腐蚀,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觉悟。不思振作,却还拘泥在陈旧知识带来的自恋感觉里,固步自封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鲁迅虽对他寄以无限的同情和哀怜,但不得不把他作为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