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写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写的

2024-02-19 17:17:31 1167浏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出的胸襟抱负,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动力,这一忧乐思想也是范仲淹一生言行最精炼的总结。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写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范仲淹写的。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评价其说:“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清代大学士纪昀评价他:“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先天下之忧而忧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范仲淹豁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启发和感触呢?

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努力奋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现在生活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有更多的诱惑使我们不能坚守本心,那么我们需要学习古人,学习范仲淹处庙堂而为民,处江湖则忧的,不因一物的得失而丢失理智。

虽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时代局限性,但是我们学习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守的本心。被贬谪的范仲淹失落,但是他仍然做好自己太守得本分,满怀一腔抱负为国为民,这是我们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做太守时的他,没有因贬谪而心生抱怨,而是为了当地百姓谋求发展,政绩卓越。

我们要效仿古人的敢于面对困难,坚守本心,有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拥有开阔的胸襟才能永远前进。经历风雨,见的彩虹,伴随喜悦,踏步向前。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拓展资料:

范仲淹的身世颇为坎坷,他“二岁而孤”,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之后,他随母谢氏改嫁,改名为朱说。《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仲淹》说他“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但直到中进士后,他才敢要求回归范氏家族,被拒绝后,他无奈地承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可见其对于回归家族、寻求根系的迫切心情。继父过世后,29岁的朱说终于恢复了范仲淹的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