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文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文

2024-01-29 14:50:50 601浏览

在南宋诗坛,辛弃疾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有一首诗《青玉案·元夕》的名号响彻云霄,其中“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给万千人都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解说

1、元夕:元宵节,也就是民间说的正月十五。

2、玉壶:一说喻指月亮,一说是一种灯名。

3、鱼龙舞:汉代“百戏”的一种。这里指各种形状的灯。

4、蛾儿雪柳黄金缕:蛾儿、雪柳、金缕,都是头饰名。

5、他:泛指,也包括“她”。

6、千百度:千百遍。

7、蓦然:突然,猛然。

8、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名句赏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意思是,我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之所以要尽力渲染元宵节那绚丽多彩热闹的场景,就是想衬托出一个孤独淡泊的女性形象,她寄托了作者官场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而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其实就是指他自己。

仔细品味这句话:不经意间一回头,原来那人却站立在灯火零落之处。蓦然:不经心地、突然,引申为内心忽然明白,看透一切,顿时领深悟透。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灯火阑珊”所表达的意境是非常美妙,读起来令人陶醉。

关于“灯火阑珊”,目前人们有两种主要解释,一是指灯火零落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泠清的地方。二是指入夜后家家户户掌起了灯,一直就寝才熄灭灯火,所以又指夜深、无人时分。

《青玉案·元夕》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不可确考,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南宋乾道七年(1172),有人认为作于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也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还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九年(1182)至绍熙二年(1191)之间。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和对外疲软、主和派占上风的政治背景都是相同的。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2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职。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为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词风雄奇刚健又不失深婉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