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邺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邺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2024-01-27 16:51:06 1931浏览

邺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邺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但实际上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距离临漳县城和安阳市约20公里。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

邺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邺城,中国没落最严重的古都,非邺城莫属,它已经完全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相传为春秋霸主齐桓公所建,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中国王朝的都城,亦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肇始地。

邺城简介

邺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今邯郸市临漳县境内,因“三国故地,六朝古都”而名扬海内外。

据史料记载:“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为临漳县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也。)距今4000余年。

春秋时期,出于军事与政治的需要,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始筑邺城等九城,邺城的政治、军事地位就凸显了出来。

战国时期,魏文侯支持李悝进行变法,魏国经济、军事、国力大力增强,进而使其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因邺城位于赵、魏、齐等国交界的战略要冲,魏文侯将邺城设为陪都,大有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的“天子守国门”之意。

公元204年,因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曹操进据邺城,开始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

公元314年西晋时期,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因邺北临漳河而改名为“临漳”。

公元580年,因代表关陇集团的隋文帝杨坚意图以西安为首都、兼以洛阳为辅地,进而实现以关中制衡全国的战略需要;解决北周皇族名将、邺城地方军阀集团尉迟迥在邺城对其的威胁,隋文帝杨坚在击败尉迟迥后下令焚烧邺城,六朝古都毁于一旦,成为废墟。

邺城遗址现多分布于临漳县习文乡、香菜营乡境内,其于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全国36处大遗址之一。现有邺城博物馆建馆陈列。邺城长据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多世纪,其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且独具特色,并又分支出七大文化脉系。

邺城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邺城之所以频繁成为关东政权的首都,与它的天然城防和地理位置密不可分。邺城坐落于太行山脉之中,这座山脉不仅提供了自然的防御屏障,还使得城市在战略上更具优势。

太行山脉以及与之相连的太行八陉,构成了关东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这些自然条件为邺城的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了政权的理想首都选择。

与此同时,邺城的重要性还受到了历史事件的影响。董卓焚毁洛阳,使得洛阳无法再成为首都,这为邺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邺城的城防建设和经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增强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吸引力。这些建设使得邺城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城市,具备了在乱世中维持秩序的能力。

虽然有其他城市如安阳和邯郸,但它们未能超越邺城的历史发展和地理优势。邺城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太行山脉腹地,这使得它在地理上更加难以攻破。与之不同,洛阳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处于分裂的地域之中,地势较为平坦,难以抵御外敌入侵。邺城还位于关东地区的十字交接之咽喉,使得它在控制周边地域上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北魏政权选择洛阳的特殊性与他们对山西地区的自信和发家之地有关。

北魏认为山西是他们的发源地,因此选择洛阳作为首都,有助于巩固他们在这个地区的权力基础。此外,控御并州和关中也是北魏政权的重要考量因素,洛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更适合控制这些关键地区。

最后,邺城的患以及隋朝的决策也对首都选择产生了影响。邺城作为乱世时期的巨城,其存在对统一政权构成了威胁,因此隋朝的杨坚决定摧毁邺城,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一决策标志着邺城在历史中的终结,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邺城——建安文化

建安文化是指东汉末年以 “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创作的文学所承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临漳较为显著的文化优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表现。

建安,是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从公元196年至220年,共 25年。从广义上说,建安文学通常指从黄巾大起义的公元184年至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离世,即公元232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学,时间跨度40余年。从狭义上讲,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改兴平为建安始,至(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建魏的25年,是建安文学最为重要的时期。

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方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人志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邺城形成了以 “三曹”为领袖、以 “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随军出征,归来习文作诗,既有歌功颂德、抒发情怀之作,又有表现征战之苦、社会动乱之章。建安文人之间探讨商磋,相互批评,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都得到发展。建安文学的特点,一是文格的清峻,二是文思的通脱,三是文气的驰骋,四是文藻的华丽。上承先秦两汉雄文高论的流风余韵,下开唐代诗文蓬勃发展的宽广道路,给后人留下了 “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杨坚为何要彻底毁掉它

在北周平定北齐之后,中国北方终于又一次迎来了统一,而且相较于北魏建国的时候,北朝相对于南朝的优势更加明显。

这也意味着中国北方终于告别了残酷的战争,再次进入了发展期。但随着宇文邕的英年早逝,北周的政局变得不再稳定,这给了杨坚等人篡位的机会。在周宣帝暴毙之后,杨坚得到了辅政大权,面对年幼的静帝,杨坚迅速将实权全部攥在手中,也奠定了之后篡位的基础。

但杨坚的这些举动也引发了北周贵族们的不满,当时镇守邺城的名将尉迟迥便发布了讨贼檄文,号召北周臣子们反抗杨坚的统治。

杨坚和尉迟迥之间的战斗,也成为了隋末乱世前中国北方的最后一场恶战。在这次战斗中,杨坚派出了老将韦孝宽并在之后的战斗中艰难战胜了尉迟迥,其中在攻打邺城的时候,由于城池太过坚固,隋军损失惨重。这场战斗让杨坚重新审视起这座古都,考虑到邺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条件,杨坚最终做出决定:将邺城周边的百姓全部迁徙到邺城周边的安阳,之后便命人用一把大火将邺城焚为灰烬。

在邺城被毁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拥兵自重的地方将领,杨坚并没有在邺城的废墟上进行重建,邺城也消失在了中华大地之上。

但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虽然邺城的百姓都搬到了安阳一带,但他们还是习惯于将周边地区叫做邺城,因此在隋唐时期那些提到邺城的诗句中说的邺城,其实指的都是安阳。

比如杜甫著名的《石壕吏》中那句“三男邺城戍”,其实就是说三名男丁,都去守卫安阳了。文人们之所以对邺城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原因还是要从曹操说起。

在曹操将统治地点迁到邺城之后由于曹家父子十分喜爱文学,因此他们也受到了当时流亡文人团体的喜爱。在曹魏政局稳定后不少文人都搬到了邺城,成为了曹魏集团的御用文人。

他们经常在铜雀台等地举办集会,与曹氏父子和其他文人们一起饮酒赋诗,这让东汉建安时代成为了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个高峰,邺下文人集团的生活,也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因此在文学作品中,邺城的叫法也就比安阳更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