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指的是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指的是

2024-01-24 16:58:39 243浏览

这首诗一问世,就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一场看似挺普通的送别,却因为王维洗尽铅华的语句,变得不再平凡。诗人用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既是对友人的不舍,也是对他的牵挂。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指的是

王维。这是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现在的新疆库车县。故人是指王维的这位姓元的友人身边的老朋友,也就是作者自己——王维。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3.浥(yì):润湿。

4.客舍:旅馆。

5.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老朋友即将奔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惜别之情溢满心头,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诗人截取临别的一个景、一句话,表达了深深的依念之情和浓浓的关怀与祝福。

前两句写景,为送别营造氛围,以景衬情。

首句写朝雨,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湿润了轻尘;次句写客舍周围新长出来的青青春柳。

“轻尘”“客舍”暗示了远行和离别,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而春日新柳,更象征着离别的不舍。通过描写客舍周围阴雨绵绵的天气和嫩绿的春柳,来营造了一个情意浓郁的氛围,为后面的话别铺垫。

三、四句写话别,只写了一句劝酒的话:请您再干一杯吧,离别之后西出了阳关就很难遇到像我们这样的老朋友了。作者把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所有的关心和牵挂都溶入了一杯酒中。

绝句短小,只有四句,但作者通过这四句诗却能把读者带进一个送别的场面之中,带进一个依依惜别的情感之中。

前两句对朝雨和春柳的描写,给你丰富的想象空间:渭城笼罩在一片蒙蒙春雨中,而渭城的那个客舍,正在饯别,客舍外的青青杨柳见证了朋友之间的难分难舍。离别之地的春色清新,离别之后呢,西出阳关就是“春风不度”的荒凉了。

三、四句的“再尽一杯”的规劝,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离别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不舍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宴席进行了多久,酿满别情的酒喝过几巡,殷勤告别的话重复过多少次,我们可想而知,但离别的时刻终究要到来,再喝一杯吧,这一杯酒让惜别之情达到了顶点。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在哪里

历史上的阳关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地点,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非常关注,甚至亲自考证了阳关的地点所在,并且着有《御制阳关考》一文。阳关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它的存在,曾经标志着汉朝大帝国的兴盛。每一任明君雄主,如果想要在开疆拓土方面有所成就,阳关至少应该是门槛。

阳关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够成为雄君圣主的代表,是因为长期以来代表着汉王朝的边界。在2000多年前,当汉武帝完成了对匈奴的复仇之后,为了经略西域,汉武帝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与此同时设立了阳关与玉门关,用以扼守中原和河西的大门。由此,阳关既是从汉王朝到西域的边界,也成为了汉王朝疆域鼎盛的标志。

那么,历史上这么显赫的阳关,到底在哪里呢?依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出阳关,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从这里记载来看,阳关距离古长安城大约有4500里,这是汉朝对于阳关较为早期的记载。

到了唐朝,阳关的位置被记载的就更为详细了:“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以及“自沙洲寿昌县西十里,至阳关故城”等多处记载。在清朝,在乾隆皇帝亲书的《御制阳关考》中,明确提出:“阳关、玉门关均在党河以西。阳关西而偏南,故有阳名,详核形势正应在今党河西南与红山口附近”。

时至今日,经过专家的严密考证,阳关的故址就在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如今的阳关,已经成为着名的景点,而从敦煌到阳关,甚至可以选择骑马或者三轮车前往,费用也仅需150元左右。感兴趣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敦煌的话,可以顺便一游,虽然现在的阳关已经不复千年前的雄伟,但我们至少还可以领略一下雄汉盛唐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