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拼音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在句子中一般被用作定语、谓语或者宾语,含有褒义。 近义词有:名声赫赫、大名鼎鼎、鼎鼎有名、无人不晓、驰名中外等,
举世闻名的拼音
拼音:jǔ shì wén míng
举世闻名意思
解释
举:全;举世:整个世间,全世界;闻:听见;闻名:听到名声。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故事介绍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已经不足为奇了。司空:古代官名,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惯: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故事源自唐代刘禹锡。
近义词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形容人的名气很大。
名闻遐迩:名:名气,名声;闻:听;遐迩:远近。名声远近都听得到。形容名气很大。
誉满天下:誉:荣誉,美名。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到处都是赞誉之声。
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样子。名气很大。
遐迩闻名:遐:远;迩:近;闻名:听到名声。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名满天下:满:充满。名声遍传天下。形容声名极盛。
赫赫有名: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盛,非常有名气。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很有名。形容名声很大。
驰名中外:驰:传播。指名声远扬,国内国外都知道。
举世闻名的历史典故
1. 打破瓮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白起和王翦两位将军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遇到一座城门无法攻破。白起接过锤子,打破了一只瓮(一种陶罐),震动了赵国军民,城门随即被攻克。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以小打大,突破僵局。
2. 吕不韦之卜:《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秦国重臣吕不韦曾向卜者卜问自己的前程。这时,卜者运用草书卜筮,开卦时出现了“不拘灵丹”的筮辞,吕不韦将此解读为应当去担任卫国的宰相。结果吕不韦果然如此做,并成为秦昭襄王时期的宰相。这个典故用来形容卜筮者的智慧和准确。
3. 纸包不住火:此典故出自《朱子家书》。相传,宋朝学者朱熹一次前往崇安府担任教职,崇安府的县官猜疑朱熹在私下传授经义,于是设陷阱等待抓住他。朱熹被捕之后,县官想用纸包来掩饰朱熹招生名单,以此证明朱熹确有非法活动。然而,火势熊熊燃烧,纸包无法完全封住,最终披露了真相。这个典故用来形容欲掩盖或隐瞒的事物最终会被揭发。
4. 虎口夺食:《三国演义》中记载,关羽在曹营大宴时,曹操派人以五十万大军包围荆州,威逼关羽投降。关羽兵微将寡,但仍勇往直前,夺取了曹操粮草。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危险的境地中勇往直前,敢于冒险。
5. 守株待兔:《列子·汤问》中传说,有个农夫种了一颗树,树旁边有个洞,原本是准备捕兔子的,但农夫发现了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根上死了,农夫纵然不再用心种田,反而每天守在这颗树旁边,结果年年这颗树结果实。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不劳而获、依赖运气。
举世闻名造句
1、他不仅仅在国内名气很大,就算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举世闻名的。
2、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
3、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看到有人落水后不假思索的跳下水去,令不少旁观者深有感触。
4、长成,是一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这里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现在成了举世闻名的石油城。
6、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曾经是帝王、后妃和他们亲族居住的地方。
7、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甲骨卜辞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和臭名远扬的异同
举世闻名和臭名远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它们有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形容知名度高的词语。
2、都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某个组织或某件事物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不同点:
1、举世闻名通常是褒义词,表示某个人、某个组织或某件事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例如,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家成功的企业或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可以被称为举世闻名。
2、臭名远扬通常是贬义词,表示某个人、某个组织或某件事物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谴责,具有很差的声誉和影响力。例如,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一家欺诈消费者的企业或一件引起公愤的事件可以被称为臭名远扬。
3、举世闻名的知名度是积极的,而臭名远扬的知名度是消极的。
总的来说,举世闻名和臭名远扬虽然都是形容知名度高的词语,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却截然相反。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