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醍醐灌顶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醍醐灌顶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2024-01-15 13:48:42 478浏览

有一个很常见的成语叫“醍醐灌顶”,是指得到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有彻底觉悟的感觉。这个成语来源于佛教中的用语,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那么,这个醍醐灌顶到底用在什么场合?

醍醐灌顶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在收到启示或者教导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醍醐灌顶】

解释

醍醐: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即纯酥油,佛教用来比喻最高的佛法;灌:浇灌;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受到启发。现也比喻使人感到清凉舒适或对某个事理豁然醒悟。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典故

传说在唐代,有一个叫做普济禅师的和尚,他曾经在禅房中闭目静坐,希望能够获得佛性的启示。可是,他却迟迟没有收获。一天,他在花园中扫地时,偶然听到一个菜园里的小童念叨着:"我的牛不会吃草"。普济禅师被这句话受到启示,他突然明白了禅宗的要义,获得了佛性的顿悟。

寓意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并非一定要使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人们在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但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不妨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对于成功是大有益处的。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有不断地广泛地全面地吸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做到群策群力、万无一失。

近义

茅塞顿开

茅塞:胸膛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开:开启,开朗。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领会了,突然明白过来了。

大彻大悟

大…大…:分别用在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动词前面,表示程度深;彻:贯通;悟:觉悟。指去烦恼,悟真理,破迷妄,开真智。佛教用语。后指彻底明白或醒悟。

振聋发聩

振:振作,奋起;发:启发,开启;聩:耳聋。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能听明白。比喻使糊涂麻木的人都为之震动,受到启发。

反义

如堕烟雾

堕:掉,落。好像掉进云雾中一样。比喻茫然不得要领或摸不着头脑,认不清方向。

百思不解

百思:反复思考;解:理解。经过多次反复思考也不能理解。形容无法理解。也指对事情感到十分意外或十分复杂,不可思议。

如坐云雾

像是坐在云雾里面。比喻陷入迷离恍惚的境地,摸不着头脑或辨不清方向。也比喻认识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醍醐灌顶在“灌”什么?

在解释醍醐灌顶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事实,醍醐和灌顶原本是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只是因为后来和佛教牵扯上关系,慢慢在中国的文学作品里面产生了交汇,后来成为了中国人的成语“醍醐灌顶”。

有人说醍醐灌顶,是拿醍醐往人脑袋上面浇灌,还说会让人感到清爽,这是缺乏常识的望文生义。即便是佛门密宗灌顶,也没有拿醍醐往人头顶浇灌的事情。

所谓灌顶,现在是佛家的一种灌顶仪式,种类也特别的多,有结缘的,有传法的,要说到真正的灌顶,那是无上神圣的精神体会,和任何外界因素都无关的,因为里面涉及的东西过于玄奥,这里不做展开讲述。

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灌顶原先不属于佛教范畴,而是古代天竺国册封太子的仪式。

具体方法是收集四大海水和境内河水,放到宝瓶里面,举行灌顶仪式的时候,在宫殿里面陈列珍宝,王子踞于狮子座内,负责灌顶的吠陀经师坐在宝象之上,大象来到王子身后站立,吠陀经师举起宝瓶顺着大象的象牙倾灌宝瓶水,水顺着象牙流到王子头顶。随后吠陀经师大声念诵古代圣贤教诲,对王子表示祝愿。这叫灌顶。

后来灌顶被大乘密宗吸收进去成为佛法礼仪。

醍醐灌顶中的“醍醐”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醍,清酒也。”《周礼》中根据酒的清浊程度把酒分成五种,第四等级的酒叫“醍(tí)齐”,即浅红色的清酒。

“醍”本来是酒的名称,但和“醐”连用之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醍醐”的特性:“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醍醐”就是从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是油脂状的凝结物,甘美温润,气味清凉,乃是纯一无杂的最上等的乳制品。

“醍醐”一语出自佛经。《大般涅盘经·圣行品》中写道:“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

醍醐如此珍贵,世人也拿来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据《旧唐书·穆赞传》记载,穆赞、穆质、穆员、穆赏这穆姓四兄弟都有美好的名声,“世以‘滋味’目之: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乳腐不是人们常吃的腐乳,而是牛乳的加工制成品。

随着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根据佛经意译的“醍醐”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醍醐”也从乳制品引申为精髓的意思。

“灌顶”一词也是梵语的意译,“灌”是灌持,表示佛的护佑和慈悲,“顶”是头顶,表示佛法的崇高。“灌顶”的原意是弟子入门时,须经本师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醍醐”和“灌顶”连用,就生成了一种比喻义,从具体的动作抽象出顿悟之意,比如《敦煌变文集》中的《维摩诘经讲经文》:“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随着“醍醐灌顶”一词进入人们的口语,它也开始引申出清凉舒适的意思,比如唐代诗人顾况在《行路难》一诗中吟咏道:“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白居易《嗟落发》:“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