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

2024-01-08 17:12:44 328浏览

说起洞庭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洞庭湖景致之美,古人也早有总结。《念奴娇·过洞庭》由张孝祥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中秋时节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明亮皎洁的月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这明月阔水,与张孝祥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知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七月到任,次年六月,受谗去职北归,途经洞庭湖,时近中秋,遂作此词。

题解: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

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抒写豪壮者,宜用入声韵部。此牌高抗阔大,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过洞庭”,《说文》:过,度也。《玉篇》:度也,越也。经过,又有造访、探望,交往、相与,超出、胜过之意。过字,常有迅疾之感,过洞庭者,造而去之,未尝盘桓,有良辰易逝之慨。文天祥:“泊舟沧江岸,身轻一鸟过。请为父老歌,歌长击樽破。”李峤《风》:“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衡州舟子《吟》:“堪嗟回雁峰前过,望断家山一字无。”杜甫《奉汉中王手札》:“峡险通舟过,江长注海奔。”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这首词为张孝祥从桂林北归过洞庭湖时所作。临近中秋的一个夜晚,词人泛舟游于洞庭之上,湖面平静开阔,月色分明。面对这景,词人想起自己在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却正因为此而遭到小人诟病,念此词人愤慨不已。但尽管官职被免,词人情绪依旧高昂,充满自信。

上片写洞庭之景。近中秋,天上玉盘一轮,洞庭波光,泠泠万顷。水光月色,交相辉映,空明澄澈。景是澄澈的,词人的心也是澄澈的,景与心悠然相会,浑然相通,这种体验是难以诉诸于语言的。

下片抒情。“应念”三句是回忆。词人在岭南为官时期,他的内心始终如冰雪一般清净,不入俗流。“短发”二句又回到当前,现在词人虽处境萧条,气概却丝毫无减,稳稳泛舟于万顷沧波上,一个伟丈夫形象凸显。“尽挹”三句达到全词高潮,自己为主人,万象为宾客,尽饮我西江水,多么豪迈雄壮的气势呀。最后两句,词人彻底忘情了,放声高歌,竟不知道今夕是何年!清王闿运非常推崇这首词,曾评价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

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张孝祥自幼贫苦,但自小资质过人,《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儿童。二十三岁便中状元,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后因为岳飞平反,得罪秦桧,被其诬告牵连,秦桧及时亡故,方得以幸存。

虽则仕途前期有青云直上之态,但遭人嫉恨,被罢官赋闲在家。两年后复职。然而南宋官场昏暗,作为主战派的张孝祥仕途坎坷,几番起落,却没有太大的成绩。不过在他就任期间,因地制宜,为民当官,所至之处皆有惠政,整修军塞,加强武备,筑堤防洪,建仓储粮,置万盈仓以储漕运,是一位实实在在务实的好官,颇受百姓敬重。

张孝祥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见长,同时也有很多表达细腻情感的佳作。他的词作中经常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他也善于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张孝祥的词作中最著名的是《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和《念奴娇·过洞庭》,这两首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而《念奴娇·过洞庭》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在词上的成就,张孝祥还是一位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人生困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困境。

此外,张孝祥的交游也值得一提。他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如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有交往,并结交了许多江湖义士和抗金将领。这些交往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使他的思想和作品充满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意义。

在张孝祥的身后,他的影响也深远持久。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时,他的思想和精神也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

1. 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含蓄委婉 B.明快俊逸

C.自然朴素 D.雄奇瑰丽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B.“表里俱澄澈”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

C.“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真可谓神来之笔。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

B.全词的主旨句为“表里俱澄澈”,此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

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

答案:

1.D。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全词写景雄奇瑰丽。

2.C。“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错,“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3. A。“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说法错误,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与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