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的来历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的来历

2023-12-28 08:35:16 438浏览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经常在电视剧跟书籍中出现,这句话的意思是亲人书信的价值能抵得上万金。常用来比喻对远方亲人的挂念之情和收到家信的喜悦之情。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的来历:

家书抵万金语出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

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战火数月来连续不断,一封家信的到来简直胜过“万金”。形容战争年代盼望家人信息的迫切心情。要知道,古时候不像我们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现代社会,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能轻松地互通信息,而古代惟一能够联系的就只有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

诗人杜甫的《春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感而发,道出了亲人间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明朝高则诚在其《琵琶记瞷询衷情》中就引用了诗人杜甫的《春望》诗句:“又不是烽火连三月,真个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是什么修辞手法?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与对偶。

先说夸张,在这里将家书的价值与万金作比较,通过夸大家书的价值来表现战火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烈状况,另外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极度思念之情。

再说对偶,二句诗都是主谓宾结构,对偶工整,烽火对家书,偏正短语相对,连抵动词相对,三对万,月对金。

家书抵万金全诗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报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人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谱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家书抵万金全诗理解性默写:

1、杜甫的《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中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