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列子汤问是谁写的

列子汤问是谁写的

2023-12-26 15:55:04 747浏览

如果有人读过《列子·汤问》,相信一定会喜欢上他的,他其中蕴含了很多寓言故事,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而对于他的作者,是一位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汤问是谁写的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包含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

列子简介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活跃于郑圃(郑之圃田,位于今河南省荥阳中牟县),战国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的活动时间在老子之后,庄子之前,是传承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列子一生研究道德学问,聚徒讲学,弟子众多,曾师从老商氏、关尹子、壶丘子、伯高子等人。列子在郑国长期隐居达四十年之久,被后人称为贵虚学派(列子学)的创始人,主张静、虚、无为。

列子约卒于公元前375年,唐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封为“冲虚真人”,北宋加封为“至德”。

《列子·汤问》简介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

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再通过大禹和夏革的两段言论,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间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即使博学多识的圣人也未必能够通晓其的规律与奥秘。

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风民俗,彼此相异却未足为奇,因为它们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属于自然而然的产物,万事万物既然不可以凭借有限的耳闻目见来臆断其是非有无,那么通达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无法按照惯常思维去理解其深刻内涵。

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钩、扁鹊换心等寓言故事来譬喻为人处世所必须葆有的平衡状态,亦既“均”。“均”于术,则可以内得于心,外应于器;“均”于技,则可聆高山流水,响遏行云。事实上。文中讲述的所有诡异奇特的技艺,都是为了将人工作为的巧妙上推于道的境界,由此,“乃可与造化者同功”。只可惜,至情至理往往命同孔周三剑,虽为代代相传的至尊之宝,却只能“匣而藏之”,即使偶现其光,也被疑为了无用的废物或是荒诞虚妄的谣传,从而被迫“无施于事”,适形避世。

《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1、《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2、《纪昌学射》: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两小儿辩日》: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余音绕梁》:这个故事反映了韩娥唱歌的高超技巧和浓郁的感染力。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