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名臣是谁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世将清朝统治晚期最有能力的四位贤臣并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们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几位。四位名臣都处在历史的变革的关键时期,责任与贡献皆重大,却无法使中国走向富强。
清末四大名臣是谁?
清末四大名臣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创立湘军,推进军事近代化。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
李鸿章创建淮军和北洋水军。
张之洞创办多个学府以及汉阳铁厂。
清末四大名臣的简介:
1、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2、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来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清末四大名臣的关系:
其中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关系紧张。
1、左宗棠与曾国藩。
左宗棠与曾国藩是同乡好友,但对其行事格格不入,常有微词,但对其为人操守、处事原则,多有崇敬。曾国藩奉旨办团练,成了名义上的团练军共主,左宗棠编练为新楚军,基本上不受曾氏节制,相对独立在曾氏军权体系之外。
尤其是,攻破江宁(南京)后,曾国藩听信众将所言,认定洪秀全之子洪福瑱(即洪天贵福)已经死于乱军之中,江南战事即将结束。可是没过多久,太平军残部窜入湖州,左宗棠侦悉洪福瑱仍为军中在职领袖,于是密疏奏报朝廷。
曾国藩听闻这一消息后,怀疑左宗棠别有居心,因此十分恼怒,上疏加以驳斥,说左宗棠夸大其词,有故意邀功请赏之嫌。
此时,已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已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又岂肯无辜受责?他具疏自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欺君罔上。
这样一折腾,事情就闹大了,清廷正在用人之际,也不好出面评判谁是谁非,干脆降谕旨两相调解。曾左失和成为了晚清史上一件公案。
2、左宗棠与李鸿章。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简直是天生的对头,两人从性格到到经历,从洋务方针到防务理念,都有本质的区别。
性格上,左宗棠直爽任勇,李鸿章圆滑世故。
经历上,左宗棠以军功显,李鸿章虽然也有军功,但是上面说了,他的最大长处就是精通时务,也就是洋务,擅长跟洋人打交道,左宗棠虽然也办洋务,但是对洋人插手中国事务,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左宗棠办洋务,是立足于造的,他办的福州船政局,逐渐的用国人替代洋员,李鸿章则是,非洋人洋匠不可。
至于塞防海防之争,李鸿章认为,“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而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代表李鸿章就是卖国贼,而是晚清在财力窘迫的情况下,选择重点的不同。
左宗棠也说,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习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已之私见自封者也。
两人的斗争一直到左宗棠死才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