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儒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儒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2023-12-15 18:08:26 751浏览

儒教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也是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流派之一,这个流派有很多代表人物,如孟子跟荀子。那儒教的起源和创始人是谁呢?他们的核心思想又有哪些呢?

儒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儒教的起源和创始人是孔子

儒教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孝为核心价值,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儒教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主张阴阳和合。

阴阳和合的思想“一以贯之”于儒学的各个方面。儒家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二者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成就,要统合于一,阴阳相合才是完美。这一思想,在儒家所重视的“五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反复强调夫妻、父子、君臣等关系中的双向责任,而不主张单一服从,这一点,与法家是截然不同的。先秦儒学尤其主张礼乐并重,把礼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后世乐教失传,只剩礼教,就衍生出了许多弊端。

2、重伦常,着眼此岸世界。

儒家与宗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更关注于现实生活的此岸世界。积极入世,认为每个人都要先修好自身。而修身的途径,就在处理好你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因此,秩序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事情。

3、重“情”,尊重人的本性。

儒家认为,“理生于情”。而“情”的最高表现就是爱。

(1)把你的爱扩大推广,就是仁。《论语》里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把“仁”细化并实践的出来,就需要“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仁政”是儒家的主要政治理念,它通过“礼乐并重”来实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没有“仁”作为核心,“礼乐”就只是空架子。事实上,“礼教”只有以“仁爱”为内核时,才是真正符合儒家精神的“礼教”。

(2)从本性而言,人的爱都是“推己及人”的。因此,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先爱自己和亲人,在此基础上再把这种爱推及他人。也因此,儒家极重孝道,尊重祖先。这其实是儒家主张从爱自己的源头,爱自己的至亲至近之人开始。一个人,只有能爱自己的亲人,才有余力和能力去爱更多的人。

儒教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一、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做人既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斤斤计较。只要在大的原则上不超越界限,在小的细节方面,还是可以稍有出入的。

二、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救,后悔是没有用的,只能徒增烦恼。但未来的事情,我们还来得及修正,所以为将来考虑,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人做事讲究良心,讲究道义,支持他的人就多;一个人做事泯灭良心,不讲道义,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四、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人天生的本性其实都是很相近的,区别不大,只是由于后天环境习俗的熏陶,才彼此有了明显的差别。

五、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如果两个人的思想主张不一样,那就不要在一起共事,否则的话,迟早都会发生矛盾,必定不会成功。

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心非,名为错,无心非,名为过。犯错不可怕,如果明知犯了错,却还不知道悔改,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凡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也不愿意做,所以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为什么别人讨厌我们呢?往往是因为做人太过苛刻,宽于律己而严于待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那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如果提前说了大话,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做到,君子就会为这种行为感到耻辱。

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无论是做领导的,还是做家长的,只要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去发布命令,下面的人或者孩子,也会照着去做;如果自己的行为都不端正,即使发号施令,别人也不会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