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的主人公是谁
“割须弃袍”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至今对人们仍有所启示。下文将对割须弃袍的典故故事及其主人公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割须弃袍的主人公是谁
割须弃袍的主人公是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同时,曹操也是建安七子中的一员。可见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
割须弃袍的故事
割须弃袍讲的是马超追杀曹操,曹操的特征是穿着紫袍留长须,为了逃跑,他便脱袍刮须。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掉胡子。曹操又听见有人喊:“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谈到曹操割须弃袍,有人会说这是贪生怕死,但放在那个年代,一代枭雄被人打的落花流水难免有些失意,反观曹孟德从赤壁之战失败到马超追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尤其在华容道之地,曹操逃命之中屡次大笑,不仅体现了自身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身为领导的管理智慧。
割须弃袍体现了什么?
人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能够被恐惧和犹豫所控制,只有勇敢的去面对现实,勇敢的去改变自己,才能够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另外割须弃袍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取舍,有时候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一些看似重要的事物。
割须弃袍近义词:
丢盔弃甲、弃车保帅。
割须弃袍反义词:
旗开得胜、耀武扬威、一战即溃、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