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谁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谁

2023-12-12 17:43:33 325浏览

提起枫桥夜泊估计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说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句相信一些人就印象深刻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以及羁旅之思,家国之忧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谁?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张继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此后,许多文人逃往政局比较安定的江苏、浙江避乱。张继就是其中之一。

张继是753年考取进士的,当了二年官,就出来逃难。

一个秋天的夜晚,他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枫桥夜泊全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

1、有声有色,声色互衬。

先说有色。全诗写的是江南深秋独有的夜色:月亮之色、乌鸦之色、夜空之色,以及枫树与渔火之色。但这几种颜色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映照的。它们共同铺陈出一幅秋季凄冷而寂静的景象来。

再说有声。虽然只有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但这突然而来的钟声却惊动了将睡未睡或惊醒了刚刚入睡的诗人。那么,此时此刻,这声音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最后说声色互衬。如上所述,秋夜的颜色是凄冷而寂静的,而“夜半钟声”一下子不仅惊动了诗人,而且撕裂了凄冷而寂静的夜景。这钟声不仅没给秋夜带来些许生气,更没给诗人带来丝毫的慰藉;恰恰相反,它响过后,只能使秋夜更加凄冷与寂静,使诗人愁从衷来,彻夜难眠。这就是声中有色,色中有声。

2、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先说有动。“月落”是动,是说月影在移动;而“乌啼”与“夜半钟声”也是动,不过说的是声音的传播。

再说有静。“江枫”与“渔火”是静,“寒山寺”与“客船”也是静;不过,前者是形容景致,而后者则是显示处所。

最后说动静结合。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诗人不仅做到了动静结合,而且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动动结合与静静结合的艺术。你看,“乌啼”停歇不久,诗人刚刚入眠,“夜半钟声”就“当当当”地响起来,声声入耳。这是一种何等催人泪下的氛围呀!再看,诗人在“客船”上睡眠,而“寒山寺”偏偏就在“客船”的附近,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可这些有动有静的形象与声音又相互交错在一起,让我们的诗人怎么熬过这个慢慢长夜呀!

3、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愁”!这就是诗人集中抒发的情感。而诗中除了明明白白写出的“愁”字之外,出现在读者眼前与耳边的,都是围绕这个“愁”字而来的形象和声音。也许有人说:“月落”与“乌啼”固然会使诗人落泪,难道美好的“江枫”与红色的“渔火”也会使诗人难过吗?是的,何止难过,它们更会勾起诗人对过去、对将来极其复杂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只能使他愁上加愁,这愁恐怕连“客船”都难以载得动呀!至于那“夜半钟声”传到诗人耳中,究竟会产生何种效果,笔者真的不忍猜测。

总之,这都是一种反衬艺术。当一个人高兴时,看见什么都是美好的;当一个人难受时,听到什么都是伤心的。这就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