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个人简介
说起许地山,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篇有名的散文《落花生》。这就相当于他的一个标签了,他是中国现代一位优秀的作家,也产出过很多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吧。
许地山个人简介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又考取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胡适,专研中国古典小说史。
人物轶事
多花冤枉钱
许地山在英国伦敦的时候,老舍与他见面,他让老舍等他回来,要先上街办事。可是直到天快黑了,他才回来,进屋就笑,一边笑一边用手摸着刚刚刮过的脸,说:“叫理发匠挣去两镑多!”老舍听后一惊,因为他知道,在当地理个普通发也就八个便士,带刮脸也不过一个先令。经过询问才知,原来,理发匠问他要什么他都答应,问他要不要用香油香水洗头,他就答应,问他用不用电气刮脸,他也答应,结果最后一算账,花了两镑多。
教育革新
许地山赴港到任后,着力改革课程设置,参照内地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吸取西方现代教育经验。他将文学院分成了文学、史学、哲学三个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院的课程结构。在香港大学期间,除了积极推动教育和教学改革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每周保证二十个小时的授课时间之余,在校外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宣传抗战、普及新文化,并帮助内地南来文人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据其子周苓仲回忆:自抗战以来,难民络绎不绝地到我们家门口或是到大学中文系找父亲寻求帮助。父亲总是尽力为他们设法解决问题,包括送钱、找事情或者送入救济所。在校期间,许地山除了教课和办理校务之外,经常看见他在读书、写卡片或者准备撰写书籍的材料。因此,他通常在清晨四点到六点之间写小说等文章的一个段落后就回去睡觉,七点再起床继续工作。
幸福生活
许地山经常陪同岳父周印昆、妻子周俟松和妻妹周铭洗外出游玩,足迹遍及长城、西山、陶然亭、故宫等地。由于他研究佛学和宗教学的需要,特别喜欢逛北京城内外大小寺庙,周印昆父女三人也很乐意陪同,彼此相处非常融洽。在周印昆的《夕红楼》诗集中,有几十首诗歌记载了他们一家人的游玩情况,如《同许婿地山观卧佛》等,反映出翁婿之间感情深厚。周印昆对许地山的才华和品行都非常欣赏,因为周老先生没有男孩继承香火,为了满足岳父心愿,在周俟松生下一个男孩时,许地山主动让自己的儿子姓周并取名苓仲以慰安岳父之心,女儿生下后则随父姓,取名许燕吉。
许地山作品推荐
许地山的主要作品有散文《空山灵雨》,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许地山,许地山曾潜心研究宗教,并深受宗教的影响,他开始创作时也关注人生问题,只是他观察的角度和提供的答案与文学研究与其他作家有很大不同,许地山用佛教出世的观点和基督教博爱学说来解答有关人生问题,他所得出的结论是生本不乐,人活在茫茫的苦海中,只有用宗教来平衡心灵,进化情感,自我解脱,这便是许地山通过他的作品所张扬的人生哲学。
许地山早期小说的创作特点:许地山早期小说诡异的浪漫情调,表现为传奇的情节,异域的氛围和规律的语言在五四时期许地山的小说无疑是最具传奇性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对少男少女,为了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平静而喜悦的相携赴水,双双殉情《命命鸟》,我们看到一对年轻时的情人在分别了40多年以后终于再度相逢,两人旧情复发,真所谓《枯杨生花》。
在五四时期,许地山的小说用最具有异域氛围,茅盾说他最喜欢用异域情调的材料《命命鸟》的背景在缅甸的首都仰光那一幕幕的爱情悲剧就是在瑞大光塔的金光的照耀下,恩斯民的歌调伴奏下展开。
在特意的内容相适应,许地山早期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瑰丽的,浓艳的风格,茅盾说:“许地山早期的小说是香燕的鲜红嫩绿的。”沈从文也说:“许地山作品的文字是奢侈的,贵族的。
许地山后期创作逐渐转向现实主义风格日趋朴实苍劲,他于193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春桃》就是标志着创作上有了巨大改变,《春桃》塑造一个沉着厚重,坚韧务实地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尽管情节具有传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