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2023-12-07 18:03:57 738浏览

提到日本文学,就不得不提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那个被誉为“永恒的旅人”的男人。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等。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早年因写《伊豆的舞女》而一举成名。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1961年,被授予第21届文化勋章。1972年4月16日,以自杀方式离开人世。

生平经历

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1913年:

中学时开始尝试写作,立志做小说家

1913年14岁,升中学二年级时,他的志向要当个小说家,他博览各种文艺杂志,尝试写新体诗、短歌、俳句、作文等,并装订成册,题名为《第一谷堂集》、《第二谷堂集》。他的题为《滴雨穿石》的作文还保存了下来。

1926年:

因《伊豆的舞女》成名

1926年,发表了《伊豆的舞女》(1—2月),并因此成名。1933年2月,《伊豆的舞女》由五所平之助导演,拍成电影(田中绢代主演),这是最早的一次。此后至1967年止,《伊豆的舞女》在他生前共拍了五次电影。

1968年10月17日:

凭借《雪国》等作品获诺贝尔奖

1968年10月17日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72年4月16日:

逝世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的作品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川端式的“佛典”文学特征。

由于受佛教的宇宙观影响,川端康成的人生理想显得既气势恢宏,又虚无缥缈。

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青年学生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其间,对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在青年学生的主观感觉、体验中,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及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老奶奶的可怜,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千代子,无奈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

这些苦难、悲哀的印象,同青年学生孤寂、忧郁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在青年学生的心灵的湖面上泛起了水花,使青年学生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升华。

《古都》

《古都》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用他一贯唯美又而带着凄美哀伤的笔触,写了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之间的骨肉深情。一个被父母遗弃,一个也沦落为孤儿。她们彼此失散了20多年,在偶然中相遇,然后相互思念,相互关心。然而终因两人成长环境不同,地位悬殊,妹妹选择永远离开,不打扰姐姐的幸福生活。

《雪国》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说,于1948年出版,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寒冷的冬季为背景,描写了一位东京的名士与一位在日本北国生活的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佐岛寅藏的男子,他是一位东京的名士,在日本的各个城市都有着许多的朋友和关系。然而,他的内心却深深地被一位在日本北国的女人所吸引。这位女人名叫黑潮,她生活在一个遥远的村庄,与佐岛的生活完全不同。佐岛为了能够与黑潮见面,不惜冒着严寒的天气,乘坐了长途火车,穿越了整个日本北国的雪山。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前行,直到最终与黑潮相遇。

《千只鹤》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畸恋故事,涉及两代人。父亲三谷菊治与栗本近子有染,而又因钟情于太田夫人而疏远了前者。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后,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而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也像她的母亲一样,对菊治产生了感情,成为了母亲的分身。小说表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欲望和追求,以及爱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

1、主题思想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

死亡,也是文学常表达的主题之一。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但他描写的死亡与其他作家不同,大多数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事的终结,而川端却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的,“据统计,第一次全集中有34篇作品在开头五行里含有死或与死直接相关的话,占全集作品的三成”。

2、描写的形象

社会底层人物,尤其是妇女、年轻女性(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的生活、爱情和艺术追求,具有很强的文字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真实而充分地表现了底层人群的生活艰辛与情感纠结,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体现出其唯美主义倾向和对“日本之美”的执着追求,在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上也超过第一类作品。《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他战后的文学理念尤其复杂。一方面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对普通民众的同情,流露出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如《 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另一方面又有《千只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等表现官能刺激的作品,继承了日本文化传统的风雅清泠和空寂虚幻,超越世俗道德而纯粹表现人体美,象征和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

3、文字细腻优美

川端康成对作品的表达要求淋漓尽致,对文字的表述要求尽善尽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半点多余之感,均有朗朗上口的感觉,而且对于景色的描写也十分细腻与逼真, 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和对景色的完美再现与艺术加工, 使读者读过之后, 有一种美的享受。

比如在《雪国》中,他写道:“列车行驶在洁白的雪原上,夜晚开始下降,但还残留着覆盖整个雪原的大地,一片洁白。坐着向列车驶去雪国的驹子岛村。一种神秘感黄昏的美景,包括从车窗欣赏,一下子用一张这非常和谐的面容和一双明亮鲜明的眼睛看着他,仿佛无比美丽,他感受到了无法形容的魅力。”

川端康成笔下的岛村完全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状态,也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通过其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