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凝华还是凝固
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物理原理。这就要说起物质的物态变化了。冰雹的形成涉及到了凝华和凝固。
冰雹是凝华还是凝固
冰雹的形成既有凝华也有凝固过程。大量的热水蒸汽升到高空遇冷,可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也有的先液化后凝固而形成。大量的小冰晶聚结在一起,达到一定程度后落下就形成了冰雹。
冰雹成因
下冰雹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的水汽化上升到了空中,与许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1.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2.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3.要有强的风切变。
4.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5.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6.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是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
冰雹是物理现象。大量的热水蒸汽升到高空遇冷可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也有的先液化后凝固而形成,大量的小冰晶聚结在一起达到一定程度后落下就形成了冰雹。
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主要分类: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拓展资料:冰雹的危害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