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哪部散文集

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哪部散文集

2023-12-05 17:57:34 285浏览

现代文学史上,“京派”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流派,沈从文、朱光潜、汪曾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一生留下了很多有名的作品。

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哪部散文集?

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散文集是《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在1934年左右写的一本书。当时,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从北京赶回湘西。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

《湘行散记》的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包含了11篇散文,描述了沈从文回到故乡湘西的所见所闻。他用干净的笔调抒发了对湘西真善美的赞美,文章中的真体现在原始的生命的张力,比如说他笔下的水手、妓女、船夫、煤矿工人、军官等等。他的善主要体现人性当中的美好善良,文字描绘的美主要是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环境。这本书构造了一个淳朴的湘西,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沈从文散文集有哪些?

1、《从文自传》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之一,也是沈从文的一部散文体自传,讲述了作者童年和青年时代在湘西的成长经历。含《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辛亥革命的一课》、《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预备兵的技术班》、《辰州》、《常德》、《一个大王》、《一个转机》等篇目。

2、《废邮存底》

《废邮存底》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作者居住在一个偏远小镇的经历。作者在小镇上的邮局工作,由于邮件通讯方式的逐渐更新导致邮局逐渐荒废。作者通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描绘了小镇上的生活和人们的世态炎凉。同时,小说中还探讨了现代化发展与传统乡村生活的冲突,以及人们对改变的接受与适应。

3、《烛虚》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

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乡下人”的主体形象;同时,《烛虚》中出现的“抽象”之域,以及“我”在“抽象”与“具象”间的对立冲突,又昭示出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4、《云南看云集》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书中收录了作者关于云南、北平、青岛等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描写和思考。

沈从文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1、叙述上,条理明晰。

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和事,另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糅合,浑然而为一体,避免了架空的议论与借景抒情的套路。这一特点即是这两本散文集的整体叙事风格。

2、文体上,糅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习惯在具体作品中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性与情景氛围。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姿态。

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有时出于忌讳,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

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

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语言简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湘西》中9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