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的代表作
吴敬梓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出生于“家声科第从来美”的书香世家,他因为一些事情对科举入仕彻底丧失了兴趣。也因此开始了创作,成为了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吴敬梓的代表作
吴敬梓的著作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吴敬梓根据切身体验所作《儒林外史》,从多方面揭露现实社会的丑恶面貌。为避免当时肆虐的文字狱,吴敬梓在书中使用障眼法,假托明代人物,实际经近人考证皆为当代(譬如古道热肠的书呆子马二先生即当时实有其人)。
楔子中的王冕为作者理想中的读书人,而磊落洒脱又无意仕进的天长杜少卿(杜仪)被普遍认为是作者的自画像。吴敬梓耗费近20年完成这部小说,完成时49岁。
《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批评清代社会辛辣但又不失风度的风气,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典范。吴敬梓具有先于时代的妇女观,如赞同寡妇再嫁、鼓励受骗的妇女如沈琼枝积极反抗压迫。
吴敬梓的名言名句
1、夫妻无隔宿之仇。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隔宿,隔夜。此言夫妻之间有争吵是正常,但不会有大的分歧与仇恨。意在劝夫妻之间应该互谅互让、不要记恨。
2、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清,清廉。做三年清廉的知府还能积聚十万雪花银,那么不清廉的知府,又将如何呢?此乃揭露清朝官场贪污腐败盛行的现实。
3、稂不稂,莠不莠。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稂:狼尾草,仅生穗不结实的禾草。莠:即狗尾草。稂莠皆类似庄稼而实非庄稼。
4、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膻:羊臊气。引申为类似羊臊气的恶臭。此句比喻做事没有得到好处,反倒惹来麻烦。
5、家里盖帐子,外面充胖子。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帐子做被子盖,形容家境窘迫。充胖子:喻摆架子,装门面,装阔。意谓家境贫困却在人前装阔。
6、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此以“火到猪头烂”为喻,形象地揭示了清朝官场有钱就能通神、无钱寸步难行的黑暗现实。
7、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谓老年人与病人都不必过分拘泥礼节。
8、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对自己和家庭来说:肯读书求知是好事,努力耕种会有好收成,品德、知识、能力都往好里学当然很好;创立事业、家业是艰难的,守住自己创下的事业、家业更是艰难,知道其中的难处而努力去做就不会艰难了。这是中国农耕时代讲求“耕读传家”的常用的基本语训。
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不平:不公平,不合理。路上遇见不平事,拔出刀来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形容打抱不平,见义勇为。
10、龙头属老成。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龙头:指科举状元。传说宋代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赋诗云:“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后用作参加会试的老年人的祝福语。意谓状元属于老成人。
吴敬梓逸事四则
一、痛恨挂着“八根丝线”的臭虫
吴敬梓早已无意于功名,更不愿把人生浪费在考场上。
有一天他的好友拜访他时,问他为何拒绝考试不去做官?吴敬梓嘻嘻一笑,朝着对面的墙壁指了指,他朋友一看,墙壁上挂着八根丝线,每根线上分别系着臭虫,蚊子等。吴敬梓一直在笑,这个好友细细思量了一番才恍然大悟。
“贤兄不肯赶考的原因,我终于知道了。”
原来吴敬梓所指的东西,其实就是所痛恨的八股和功名。
吴敬梓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他鄙视科举制度的观念。他不仅拒绝考试,而且还用犀利的笔锋对科举制度进行毫不客气的批判。
二、“爱女适狂生”
吴敬梓乡试落第后,受到乡人的冷遇,即使以前的朋友相遇于途也都视而不见。甚至当他去拜亲访有时竟遭到“竟有造请而不报,或至对宾而杖仆”的无礼对待。
一位儒医叶草窗及其欣赏他的才情,佩服他的为人,将自己钟爱的女儿嫁给他为续弦。
吴敬梓非常感谢写下了“爱女适狂生,时人叹高义”的诗句。这桩婚事,使得吴敬梓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冬夜行走高歌为“暖足”
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十册,日夜诵读之余,最后连这些书也拿去卖掉买米。冬天吴敬梓缺衣少食,当然,谈不到买酒御寒,他便邀请五六个好友趁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门,绕着城墙走,一路上唱歌、吟诗,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进水西门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几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吴敬梓幽默的称夜间之行为“暖足”。
四、醉酒辞世
1754年,吴敬梓到扬州访友痛饮。因酒酣耳热,痰涌气促,救治不及,顷刻辞世。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
友人金兆燕和王又曾在协助料理丧事时,检其行囊“可怜犹剩典衣钱”。治丧费用无从筹措,王又曾只好向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请求帮助,卢见曾慨然承担一切丧葬费用,并由金兆燕将他的棺木从水路运到南京,安葬在南京清凉山脚下(一说葬在凤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