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2023-12-01 15:36:24 404浏览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以优美的语言、古典的意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赢得了无数读者与文学评论者的称赞。它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

在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经历暴风雨后:长大、坚强。

孤独之旅简介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是曹文轩。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时,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

孤独之旅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青少年朋友: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孤独之旅杜小康人物形象

杜小康本是一个娇生惯养、柔弱、恋家的孩子,但是经历了这次的“孤独之旅”后,他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懂事的孩子。

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原文节选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篇小说的语言很值得品味。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写景状物准确、细致,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描写得周到入微;对环境、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深层意义,如“鸭们也长大了”一段,实际上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