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简介

2023-11-30 19:28:37 837浏览

“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一诗句出自杜甫晚年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圣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拟人。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2、修辞手法:比喻。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译文: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冷似铁”为比喻修辞。

3、修辞手法:摹色修辞。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其中“墨”为“黑”的摹色修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简介:

杜甫名号为杜少陵,生于公元712年襄阳,死于770年。(学者莫砺锋、童强的《杜甫传》钟提到杜甫是病倒在冬天里,然后不幸身亡,死因不明有多重解释)。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