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王勃的千古名句

王勃的千古名句

2023-11-30 18:53:37 421浏览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才华横溢,一生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但是天妒英才,王勃仕途不顺,最后在渡海去交趾看望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王勃的千古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存在我的知己好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隔壁邻居一样。形容朋友间只要思想感情相通,距离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诗句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意境阔达,格调高昂。

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天空中自由飘荡的云彩倒映在水潭中,天天随意聚散;四季景物变化、天上斗转星移,不知不觉已过了好多年。诗句描述天地自然和人间事物不断地迅速地变化,感叹时光和年华之流逝。

3、赏由物召,兴以情迁。

出自唐·王勃《采莲赋》。兴,兴趣、兴致。以,因为。迁,迁移、改变。喜悦赞赏之情起于景物的感召,情趣兴致因为感情而发生变化。此言大自然的景物会让人心生感动欣悦之情,但是人的情感却也能左右对大自然景物的欣赏情趣。

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迥:远。盈虚有数:月圆月缺有定数。苍天高旷,大地阔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过去,悲哀袭来,我认识到兴衰成败、悲欢离合是有定数的。这句话是作者对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生的穷通离合命运的一种感慨。

5、言泉共秋水同流,词峰与夏云争长。

出自唐·王勃《饯宇文明府序》。妙语如泉水喷涌而出,与秋水同流;美词如青峰,与夏日之云争长。此乃以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极力夸赞朋友言谈与文章的高妙,虽是拍马之言,却也写得高妙生动。此句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爽籁,指箫管之类的乐器。纤歌,指美妙的歌声。遏,遏制、停止。乐器奏响生清风,歌声响起白云停。此以夸张修辞手法写音乐与歌声的美妙情状。

7、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贪泉,广州贪泉,传说人饮了那里的泉水,即使再清廉也会变得贪心。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境。饮了贪泉的水反而觉得更加爽快,即使身处干涸的车辙里也还很愉快。

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喻年轻的时光。桑榆:太阳将落时余晖所照的地方,比喻人的老年。早晨已经逝去了,但黄昏应还不算晚。比喻人老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应珍惜时光。

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出自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返:通“反”,违反。法律、规章一经订立、颁布,有违犯者必须依法实施惩治;命令一旦发出,只能坚持执行而不能允许违反。这句话指出了法律、规章、纪律的严肃性;而只有通过坚决的执行,才能彰显和发挥法律、规章、纪律的威力。

10、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古代不同时期说的北海指不同的海域,泛指北方的广阔水域。赊:远。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东隅:指日出之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之处,表示晚年。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可以到达;青春年华虽已逝去,现在奋发也不迟,晚年会有所收获的。

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

唐代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王勃在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都很奇怪,于是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派去的人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o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年龄:

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多大年龄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十三、四岁。

第二种:二十一或二十二岁。

第三种:二十六岁。

第一种:十三或者十四岁(两者区别不大,周虚岁之别)。

宋朝编撰的《太平广记》中记载王勃“年十三省其父到江西”。《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撰的一部大书,是宋眆等十四人奉宋太宗之命编撰的。《古今事文类聚前集》也记载是十三岁。

在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中有一段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年十四。”

后面还有一段长文描述的非常生动形象:都督阎公在新盖好的腾王阁大宴宾客,想让他的女婿孟学士露露脸,于是提前准备了一篇序文稿,(莫名觉得就像现在考试做小抄类似),想到时候照写一遍就成了。

当然面子工程还要做一下,于是假意教人拿着纸笔让众人写序,众人都明白是虚让,皆推辞不写,到了年少的王勃时却毫不推辞。阎公不高兴了,拂袖而去。

却又专门让人等在案前,写了第一句报给都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不过老生常谈”;又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不说话了,沉吟不语。到报来的人说:“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突然站起身来说:“这真是天才啊,这一定会是不朽之作”。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到他所在的宴席上,聊得非常高兴,一直聊到宴会结束才停止。

第二种:二十一、二岁。

有人考查说《腾王阁序》是王勃在写《春思赋》前一年所写,写《春思赋》时王勃二十二岁,所以是二十一岁。

清朝吴楚才等人批注的《古文观止》认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二十二岁。

第三种:二十六岁。

按岑仲勉(1886——1961)的《王勃疑年》推算,王勃写的《秋日登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一文,所记之事与《腾王阁序》类似,而前者作于上元二年(675),所以许多人认定《滕王阁序》也作于上元二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便采用了这个说法,认为《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六岁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