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写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写的

2023-11-30 15:37:51 312浏览

有国才有家,国是大国,家是小家。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有关家国情怀,有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那么,这句话出自哪里,是谁说的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写的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命题的人,是顾炎武。

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成语的人,是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赏析:

这里的“天下”其实在现代即是代表祖国,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意为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句话强调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保卫国家,共同担当起民族兴亡的责任。它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捍卫正义的决心,鼓舞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提醒每一个个体,不论身份地位,都应该为国家的命运负起责任。它体现了民族团结和身份认同的意义,凝聚着人们的爱国情怀。相信只有每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关切,才能成就生生不息的民族。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