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愚公移山人物特点

愚公移山人物特点

2023-11-29 10:22:15 996浏览

愚公移山的典故见于《列子·汤问》,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其中有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特点进行分析。

愚公移山人物特点

愚公:智者,胸怀大志,远见卓知,坚持不懈的人。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智叟:自作聪明,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个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90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两座大山,出门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

一天,他对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齐努力,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成,只有他的老伴问:”挖出的泥土、石块往那里送呢?“大家说:”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人开始挖山。邻居家一个寡妇,有一个小儿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大家干得很起劲儿,一年四季很少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叫智嫂的,看到愚公他们辛辛苦苦地挖山不上,感到很可笑,就劝愚公说:“你都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回答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挖山不止,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挖平呢!″

听了这话,智叟也无话可说。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排两个大力神下界,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愚公移山蕴含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奋斗,就能创造奇迹,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也应该像愚公一样,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搏击人生,不断地攀登高峰,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这个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负责任,不要抱怨现状,而是要积极地思考如何努力挖掘潜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像愚公一样,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后代造福。

总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怀信念与勇气,用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迎接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