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据

2023-11-29 10:20:53 2845浏览

讲明一个观点就需要有论据的支撑,对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观点,历史中有很多事件能够作为他的论据,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据

1、秦朝灭亡:秦始皇统治时期,施行严刑峻法、征发繁重的徭役,导致人民苦不堪言。最终,秦朝在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中迅速灭亡,成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典型例子。

2、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他打败了强大的项羽,建立了汉朝。

3、唐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重视民生,勤于政事,任用贤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一时期,唐朝国家富强,周边国家纷纷前来朝贡,体现了得道多助的原则。

4、明朝的灭亡:明朝末期,政治腐败,朝廷大肆搜刮民财,导致人民起义频发。最终,明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为失道寡助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

5、美国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饱受压迫和剥削。最终,北美殖民地人民发起了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美国的独立得到了法国等国的支持和援助,体现了得道多助的原则。

现代社会中为什么很少人再提到这个观点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价值观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得多样化。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个人背景可能会导致对道德和正义的理解有所不同,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在人们的意识中变得不那么突出。

2、个人主义的兴起: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益。在这种价值观下,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追求个人成功,而不是过多考虑和关心他人的道德行为和困境。

3、社会变革和不公平现象: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和社会问题,使得许多人感觉到道德和正义的缺失。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种观点的怀疑和质疑。

扩展资料

该句出自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