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父子三人简介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洵苏轼苏辙,苏门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美名历代传扬。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
1、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世称苏东坡。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四大家之一。他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2、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着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学问已成,仲兄苏涣从开封士曹移任阆州通判。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着有《嘉佑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3、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即位后,召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1086年),任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1094年),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崇宁年间,蔡京当国,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轼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
豪放派。
宋朝,在唐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长短句。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词。由于宋朝分为南北二宋,宋一代的词派。可分为姜夔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改变与当时的民族矛盾息息相关。
公认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许多词读起来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窃以为他在密州任上所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苏洵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六国论。
《六国论》是苏洵在《张益州画像记》和《木假山记》两篇文中运用辩证法对当时弊在赂秦的六国灭亡的论点进行论证,并提出并论证了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这篇文章具有批判性,展示了苏洵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治国的才华。
2、心术。
这篇文章强调了兵家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先治心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描写,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情景,表现了心术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中还提到了制利害和待敌的技巧,强调了行动的果断和决断。这篇文章对于兵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3、九日和韩魏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年时登上东阁,受到萧萧的华发映照,心情愁苦。然而他并不容忍丞相的霸权,被迫离开东阁,在朋友的陪伴下独自在台上闲暇。作者在忧愁中,写下了这首百遍开来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时内心的沉重和苦闷,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态。
苏辙的辙是什么意思?
苏辙名字中的辙,意为车辙,车轮走过后留下的痕迹,可参见《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之意。
苏辙字子由,饱含父亲苏洵对他的期望,愿他能够踏实沉稳,跟随着前人走过的路前行,不会行差踏错,而他的一生也确如父亲所愿,性格内敛,实事求是,忠厚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