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2023-11-27 19:32:13 445浏览

众所周知,杜甫的诗多反映社会动荡、民间疾苦,诗的风格沉郁顿挫,极少有“欢快”的色彩,唯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写尽了他狂放不羁的喜悦,极具感染力。让我们赶快来看看吧。

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朝军队。

3、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4、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现在的河北北部地区,原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5、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与黄河以北地区,不是指现在的河南与河北两省。

6、裳:读cháng,指古人穿的下裙。

7、却:再。

8、妻子:妻子和孩子。

9、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10、青春:指美好的春天,不是指年青时候。

11、巴峡:巴县(古县名,在今重庆境内)以东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的统称。

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在湖北省。

13、襄阳:今属湖北。

14、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作品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少陵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突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开篇便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而“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感情推进到一个更热烈的层次上。先写家眷也一改愁容喜形于色,再写自己草草地卷起诗书无心再读。这极为反常的举动,恰当地反映了诗人欣喜欲狂的心态。“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因“喜欲狂”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想象回程,展望旅程的美好:“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地,“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路途遥远,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使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将诗人急于回到家乡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这首诗别具一格。诗人以畅快、热情的笔触,尽情抒发自己在听到捷报后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这首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明白如话,自然连贯,不但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超、娴熟的创作技巧。

感情主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叙写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欣喜若狂的事,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