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古代取水灌溉的工具

古代取水灌溉的工具

2023-11-27 16:25:19 713浏览

取水灌溉是农业的重要一部分,在古代,没有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古人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早在我国很久之前的历史中,就出现了取水灌溉的工具。

古代取水灌溉的工具

1、桔槔

简介: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

出现时间:商朝。

构造及其原理: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2、辘轳

简介: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出现时间:周代。

构造及其原理:在井上安置带有水平转轴的支撑架。转轴一端装有曲柄,转轴上缠有绳索。绳索下端系有水桶。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曲柄,即可自井中提水。是一种利用轮轴理的起重机具。

3、井车

简介:井车,是由辘轳发展而来的古代从深井中提水进行灌溉的工具。圆木上绞缠绳索,索系水平,圆木旋转,带动绳索。水斗随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绕圆木旋转。

出现时间:隋朝。

构造及其原理:将许多木制水斗都以小横轴连接成串,如同大链,套在井上面一大轮上;在这大轮的轴的一头,装上一个大立齿轮,再和上部一个大卧齿轮相衔接;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则卧齿轮回转,大立齿轮及大轮随之而转,盛水水斗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失倾泻于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如此周而复始。

4、戽斗

简介:戽斗,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戽斗很早就在中国用于灌溉农田了。由于人的身高所限,戽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0.5~1米。有些地方把水斗做簸箕形,绑在杆上,一人操作即可。

出现时间:汉。

构造及其原理: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

5、筒车

简介:筒车,是一种轮式水车,多为水力驱动。

出现时间:隋。

构造及其原理:在水流急湍处建一水轮,水轮底部没入水中,顶部超出河岸,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倒入木槽,再流入田间。黄河流域筒车多为木质,长江以南的筒车多为竹质。

6、“翻车”

也叫“踏车”、“水车”、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

中国古代灌溉工具是否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1、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水利灌溉工程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其健康生长,促进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同时给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保障。

2、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水利灌溉工程在生活饮水安全、排洪泄洪、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土壤水质状况,减少干旱、洪涝和水土流失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洪涝、旱灾等状况,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天气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农业可以更好的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