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汉武帝是庙号还是谥号

汉武帝是庙号还是谥号

2023-11-27 16:14:06 682浏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诸位皇帝当中,汉武帝是非常出名的一位皇帝,不仅对汉朝有卓越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那么,如今的人们为什么称呼他为汉武帝呢?

汉武帝是庙号还是谥号

谥号。

比如说汉代的皇帝,我们动辄是用谥号来称呼他的——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文、武、景是他的谥号,是他死了之后,后世的皇帝和大臣对他一生进行的评价。

什么是庙号?

庙号始于商朝,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祭祀供奉时所用的名号。在汉代只有少数有大功德的皇帝才会有庙号,隋唐之后每个皇帝才都有庙号。庙号一般为太祖、太宗、高宗、仁宗等等。庙号是皇帝本人死后,后人根据其一生之功过给予的一个评价。一般开国皇帝就是太祖,如宋太祖,仅次于太祖就是太宗,如唐太宗,如果是个宽厚仁慈的皇帝,可以称作仁宗等等。

什么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贵族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庙号和谥号都是帝王死后追封的称谓,主要区别在于:

1、称呼古代帝王时,庙号常放在谥号之前,譬如康熙是“圣祖仁皇帝”。

2、庙号是帝王的专属名号,而谥号适用范围广,包括帝王、后妃、大臣等,根据生前事迹拥有或褒或贬的称号。

3、庙号是两个字,常用“祖”字、“宗”字;帝王谥号为1-20多字,极尽赞美之词,大臣谥号一般是1-2个字。

简单介绍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第七位皇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刘彻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疆拓土,推广儒家思想,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大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的政治改革、开疆拓土和文化教育成就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刘彻晚年过于迷信方术,宠信宦官,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尽管如此,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