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是万里长城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地方。它位于中国的东北沿海地区,是连接中国北方与东北三省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中国与外国的重要通道之一。山海关以其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壮丽和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于世。
山海关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1、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历史故事:
(1)建关传说: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李景隆率领兵士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关隘。传说在建造时,这座关隘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李景隆不屈不挠,最终在诸多工匠的帮助下,历经十年建成了山海关。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3)马踏飞燕传说:
相传宋朝名将岳飞曾在山海关驻扎,他在此处为防御金军入侵,修建了飞燕楼。传说当时岳飞驻扎的马匹,每当有敌情时就会踏起飞燕楼的石阶,仿佛在宣告要保卫山海关。
(4)夜袭山海关:
在明朝末期,李自成领导了农民起义,攻打了山海关。传说李自成为了攻克山海关,派出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在夜间偷袭山海关,结果却被守军识破,最终失败。
(5)光绪帝的登关之旅:
清朝光绪年间,年仅六岁的光绪帝曾随同父亲慈禧太后登上了山海关。当时,山海关已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光绪帝的登关之旅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山海关被毁坏过几次?
5次。
1、甲申石河大战。
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
1900年,八国联军下令由京津出发,兵分三路,一路侵入山海关。侵入山海关的联军兵力多达6200余人,其联合舰队从山海关老龙头沿海进攻登陆。上岸后烧杀抢掠,不但澄海楼、宁海城毁于一炬,连附近的村庄和庙宇都遭到严重破坏,老龙头炮台和山海关火车站分别被各国占领。
3、山海关保卫战。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部在山海关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阻击战。此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仗,推延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时间,掩护了部分后续出关部队和地方干部开进。
4、山海关战斗。
1933年1月2日至3日在山海关一带中国国军东北边防军第九旅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主要战斗最后,日军获胜,东北军主力营长安德馨阵亡。日军占据并控制山海关全境,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
5、第二次山海关战斗。
1925年11月24日至27日,奉军内哄,郭松龄所属奉军第三军团宣布脱离奉军,攻击占领山海关,并自立为东北国民军。
万里长城十三关分别是哪十三关?
1、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2、黄崖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3、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4、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一向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它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5、倒马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成为内三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可辨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6、平型关。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
7、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8、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9、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0、杀虎口关。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11、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12、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13、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又称小方盘城,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