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2023-11-15 15:58:29 448浏览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规模叛乱。这场叛乱的发生使得唐朝国力迅速衰落,走向下坡路。安史之乱具体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2、边患严重——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3、宦官擅政——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

1、物资短缺——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2、增加税收——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

1、北方人口锐减——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于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

2、文化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开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

安史之乱的起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其起因很复杂。

首先,唐朝政治腐败严重,朝廷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官员不择手段谋取私利,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唐朝经济发展滞缓,长期战争和耗费,加上地方贪官污吏的剥削,导致百姓生活贫困,社会矛盾激化。

另外,唐朝军队兵役制度混乱,部队士气低落,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最后,安史之乱的爆发也与叛乱首领的野心和谋划密不可分。

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

1、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伪燕开国皇帝。

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

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2、史思明(703年1月21日—761年4月22日),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原姓阿史那,字崒干,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突厥族。唐代叛臣,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

出身西域史国,相貌不扬,懂晓六蕃语言。天宝初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授平卢军知事。辅佐安禄山讨伐奚和契丹,迁平卢军兵马使。

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