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安史之乱的史是指谁

安史之乱的史是指谁

2023-11-15 15:51:47 960浏览

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爆发的一场八年浩劫,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你知道为什么这场叛乱被称为“安史之乱”吗?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的史是指谁

史思明。

因为安史之乱反叛者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才以两人的姓氏来命名为“安史之乱”。

史思明介绍: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安史之乱的发展过程:

1、前奏与安史兴兵:

唐玄宗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困难和军队士气低落等问题严重。唐玄宗的姨父安禄山是突厥后裔,曾任边塞节度使,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另一方面,突厥人史思明在边境驻守,同样掌握一支实力不弱的军队。这两人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不满,并开始密谋反叛。

2、安史之乱爆发: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自称大丞相,以反对腐败政治和复辟“长安旧风”为名义。史思明随后投效安禄山,成为叛军的重要支持者。叛乱发生时,唐玄宗正迷恋于仙山福地,耽于声色之乐,无暇政务。安禄山的军队乘机攻占长安,俘虏了玄宗,并杀害了宰相杨国忠。玄宗被迫流亡至蜀地。

3、唐军反击与战事动荡:

755年,杨国忠之子杨敬之奋起反击,组织唐军抵抗叛军,开始了唐军对叛乱的反攻。755年至757年,唐军多次击败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等地。然而,战事并未平息,安禄山和史思明继续对唐军发动进攻。758年,安禄山死于叛军内部斗争,史思明继续领导叛军对唐朝进行战争。

4、安史之乱平定:

唐军将领李广利、李光弼等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叛军。760年,史思明被部下所杀,叛军分崩离析。763年,叛军最后一支残余力量被击败,安史之乱最终平定。然而,这场战乱对唐朝和中国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创伤。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大唐王朝的向心力丧失

从此以后,大唐王朝的向心力彻底丧失,曾经征战四夷、并吞八荒的大唐彻底沦为了传说。大唐王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力丧失,那些曾经对大唐毕恭毕敬的西域诸国开始暴露其本性。

二、大唐王朝的民心丧失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最好得到的,因为你一个承诺,一个话语就能得到他对你的拥护。但如果任意践踏民心,如果百姓对你死心,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将丧失的民心救回来。

而汉武帝的罪己诏能让其被原谅的原因:1、汉武帝的功绩。2、百姓还没有绝望。但唐玄宗李隆基则不一样,他的一番操作下来,人们对大唐王朝彻底绝望。即使朱温废唐称帝,也没有人出来维护大唐了。

三、节度使做大

在平定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开始做大。而最后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节度使的火并和做大。而后来五代十国的纷争,说到底也是节度使弊端的延续。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唐玄宗,评价一个人很多人喜欢用功过相抵。但对于唐玄宗而言,不否认他在唐隆之变和开元盛世所做的贡献,但他却毁灭了大唐王朝的经济基础:均田制,进而引发大唐王朝体系的崩塌。而且,他让百姓对大唐的归属感和西域诸国对大唐的向心力彻底丧失。从根本上说,他就是大唐灭亡的第一罪人,因为他的功劳还不足以抵掉他种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