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拜占庭帝国被谁灭了

拜占庭帝国被谁灭了

2023-11-07 11:51:59 598浏览

拜占庭帝国拥有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四战之地的地理环境加之四方敌手的觊觎之心,拜占庭帝国逃脱不了被蚕食的命运。最终还是被灭国了,而拜占庭帝国的覆灭并非单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拜占庭帝国被谁灭了

奥斯曼帝国

拜占庭帝国历经12个王朝,时间超过了一千年,虽然最终确实是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但其灭亡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衰亡史。

奥斯曼土耳其为何灭掉拜占庭帝国

公元11世纪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哈里发的权力日渐势微,为了挽回自己的权力,哈里发决定大量吸收突厥人为其服务。这些突厥人在7-9世纪时被唐军不停地追逐,最终只得西迁,但骁勇善战的突厥战士很快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香饽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厥人逐渐把持了阿拉伯帝国的权力。公元13世纪,突厥人为主的奥斯曼崛起,很快就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细亚。

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将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视为敌人,不论从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灭亡拜占庭都是利大于弊。于是,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从此,奥斯曼帝国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领头羊。

这就是奥斯曼帝国要灭掉拜占庭帝国的原因。

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一、财政危机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并非由于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然而,财政危机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中,由于多次外战和内乱,财政上的压力不断加大。皇帝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支付军队和其他行政开支,并维持政治和社会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草率的政策来应对。

在13世纪末期,拜占庭帝国的财政危机达到了顶峰。帝国不断面临军事威胁,而国库空虚,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军队和防御设施。财政赤字的加剧导致帝国的内部政治矛盾加剧,政治家之间互相指责,甚至掀起了内战。同时,由于财政危机的影响,城市的经济活动也逐渐停滞,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最终,财政危机和其他因素的叠加使得拜占庭帝国的崩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终结。

二、内部的政治不稳定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确实与内部政治不稳定密切相关。

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过程中,政治不稳定是常态。政治权力的争夺从未停止,宫廷斗争和本派之争不断。政治不稳定最终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裂,走向了混乱的时代。大量的贵族、宫廷官员以及其他执政机构的人员追求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挑选皇帝,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度低,导致了国家治理的混乱和政治决策的疏漏。

对于拜占庭帝国而言,在外部面临威胁的同时,内部政治斗争加剧,国家不断的分裂和削弱。权力的分裂使得政府威信严重受损,民众对于中央政府愈发不信任。政府在对外作战中,也难以协调出统一的战略来应对外部威胁。这样的局面使得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变得久攻不下,最终在多种因素叠加下,导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三、外部侵略

外部侵略是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许多外部势力曾经威胁过帝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例如,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以伊斯兰教为理由不断发起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击。

此外,来自土耳其的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也对拜占庭帝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这些侵略活动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土缩小、人口减少和经济凋敝,也导致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渐削弱。尽管外部侵略对拜占庭帝国的消亡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

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上,内部政治不稳定、军队腐败、贪污和经济危机等因素也是导致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拜占庭帝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也曾经采取了一些不够明智的政策并犯下过错误,这也加剧了帝国的困境。

因此,虽然外部侵略是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因素之一,但不能忽略其他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奥斯曼帝国起源

奥斯曼人原本居住在中亚阿姆河流域,属于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后裔,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乌古斯人或称土库曼人,是中世纪中亚突厥人的一支,是古代西突厥最大的部落联盟,有24个部落,生活在两河(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和突厥斯坦城周边地区。奥斯曼人认为他们是乌古斯人的后裔。乌古斯人是现在土库曼人、奥斯曼人、阿塞拜疆人、克里米亚鞑靼人、中国撒拉尔人的祖先。

公元820—821年,乌古斯人侵入锡尔河以南的苏对沙那(唐代典籍亦称东曹)。10世纪40年代波斯地理着作《世界境域志》指出,在咸海以北、锡尔河下游,即现在吉尔吉斯草原,有古兹或乌古斯的突厥部落联盟。据10—11世纪阿拉伯地理着作记述,10世纪乌古斯人建立乌古斯叶护国于锡尔河下游及咸海北岸地区。10世纪下半期起,驻毡的(今彼罗夫斯克附近)的乌古斯军事首领塞尔柱反叛乌古斯叶护,皈依伊斯兰教,并率部众南迁。

11世纪中叶,乌古斯叶护国被中亚草原新起的另一突厥部落联盟奇卜恰克所灭,乌古斯人解体。留在中亚原地的乌古斯人发展成了现在的土库曼人,东迁中国的就是撒拉尔人。另有一批部落西走南俄草原,其中,一个称作卡依的部落与部分乌古斯部落西迁到里海南岸和安纳托利亚半岛,另一批乌古斯部落追随塞尔柱突厥人南下呼罗珊,势力日大,并在1055年进入巴格达,西迁到西亚,建立起塞尔柱帝国(1037—1194)。卡依部落的一支后裔就是奥斯曼部落。西走南俄草原、里海南岸和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其他乌古斯突厥人也称为土库曼人,日后他们在当地建立了一些政权和小公国,如盖尔米扬王朝、艾丁王朝、萨鲁汗王朝、卡雷西公国、卡拉曼公国等。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土地通常被称为河中地区。河中地区是多数入侵中东的游牧民的集结地,游牧民的迁徙浪潮常汇集于此。约11世纪中叶,奥斯曼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到达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然后逐渐西迁到里海南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