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爵有几只脚

爵有几只脚

2023-10-21 13:49:17 712浏览

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酒器中,有一种酒器非常奇特,它的样子像雀鸟,它的地位还很高,被用为一般行礼时酒器的通称,也用来表达高贵的身份,后来还和官职常常连在一起,你知道它是哪种酒器吗?

爵有几只脚?

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有三只脚,

释义:

1.古代一种盛酒礼器,像雀形,比尊彝小,受一升。亦用为饮酒器。

1)亦用作量词。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诗·大雅·行苇》

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宗庙之器,贵者献以爵。《礼记·礼器》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三国 魏·曹植·《箜篌引》

皇帝、皇后各与酒二爵,肉二器,再奠。《辽史·礼志一》

2.指酒。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邶风·简兮》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小雅·宾之初筵》

3.饮之以酒。

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国语·鲁语下》

招得香魂爵少翁,九华灯烛晓还空。唐·徐夤·《李夫人》诗之二

4.爵位;官位。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忘。《诗·小雅·角弓》

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施恩德,赐民爵。注《汉书·高帝纪上》

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爵为清边郡王,食虚邑自三百户至三千户,真食五百户终焉。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

故辞封侯之爵,介不同俗,清不悖伦,忠在树功,义不苟合。明·方孝孺·《田畴赞》

爵者,公侯伯子男也。清·袁枚·《随园随笔·爵官职秩之分》

5.授爵或授官。

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礼记·王制》

乃出而爵之。《国语·鲁语上》

古之进士也,乡择而里选,论其才能,然后官之,胜职任然后爵而禄之。汉·桓宽·《盐铁论·除狭》

〔丘处机〕乞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

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探取。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

6.通“雀”。

1)鸟的一种。

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逸周书·时训》

为丛敺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

凤皇来仪,神爵降集。《汉书·王莽传上》

来时野寺无鱼鼓,去后闲门有爵罗。宋·苏过·《送墨秀》诗

2)赤黑色。参见“爵弁”“爵韦”“爵韠”

古人饮酒为什么用“爵”?

就是说,古人为什么把饮酒器设计成“爵”这种样子呢?事实上,“爵”同“雀”。“器象爵者”即“器象雀者”。我们看到,“爵”整体的形象就是一只“雀”。爵杯口沿外撇,前尖后翘,尖端象雀之“喙”,后翘者象雀之“尾”;爵杯圆腹略深,象雀之腹;爵杯有三足而高,象雀之长腿;爵杯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象雀退化后的翅膀。

爵杯设置为雀形,取雀鸣喈喈(谐音节节),提醒饮酒要节制。雀翅退化为立柱状,告诫人若沉溺于饮酒,就会象翅膀退化而不能飞翔的雀一样,丧失了志向和本能,成为废物。雀喙与雀尾皆设置为流槽型,然“尾部”流槽宽而深,“喙部”流槽窄而浅。那么以喙部流槽饮酒为浅饮,从尾部流槽饮酒为豪饮。

浅饮则象征饮而有节,豪饮则如饮雀之排泄物,这就是规劝人们要节饮。爵有三足而雀有两足,这也是告诫人们,饮酒过量则两足不稳,会失态,故须有三足支撑,人有三足,岂不丑乎?所以,古人把饮酒器设计为“爵”形,就是告诫人们饮酒要有节制。

拓展:

“公”爵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

“公”字中“厶”表示私有,“私”字最原始的含义是“禾(粮食)”属于“个人”的。而“八”表示相反,即“私”的相反是“公”,公正无私之义。

“公”未用“爵位”之前,通常是加在“公平公正”之人的头衔上,能得到“公”评价的人,一般是被大家信服的,所以“公”也引申为“地位尊崇”有德之人,比如周公召公等。到了现代社会,礼貌称呼某人为“某公”也是这个用意。

“侯”爵

“侯”,有二种来源,其一是指斥候,《说文·人部》:“候,伺望也。从人,矦声。”商朝是一个联盟类型的政权,统治模式分为二种——王畿与外畿,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畿即加盟型部落,他们奉商为联盟长,但本身并不一定听商王的。

商朝“斥候”的意思是;商王派遣一些氏族或部落到王畿之外从事斥候戍边的职责,同时根据他们的任务任命这些氏族首领为“侯”这一官名或职事名。这支氏族壮大之后,就可以称“侯”。

其二是表示射礼时的箭靶。古人举行射礼时,不同地位的人用不同的靶子,比如天子用熊皮箭靶,诸侯用鹿皮,大夫用布。

“伯”爵

“伯”通“白”,郭沫若《金文丛考》谓象拇指之形。拇为将指,在手足俱居首位,所以“伯”字意为“尊长”,古人所用的“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而“伯”也通“霸”,春秋五霸也可以说成春秋五伯。

伯在商代也指被征服的方国首领,称为“方伯”,这些“伯”对商的忠诚度始终不高。伯与侯均置于王畿四周,作为商的屏藩。所以伯一般与侯一起用,称为“侯伯”。

“子”爵

“子”的含义在甲骨文中比较复杂,有王子、大臣或诸侯等贵族之子、子姓商族和爵称等多种含义。因此,“子”与“王公侯伯”等表示为“父子”关系,比如齐桓公未继爵之前称为“公子小白”——“公”的“儿子”名“小白”。

“子”爵不是与“公侯伯”一个层次的爵位,类似于“父子,君臣”的关系,所以楚国国君对周朝给他的“子爵”相当不满意,宁愿自称“称王”,也不称“子爵”。但是“子”又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所以“子”也可以用作对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墨子等。

“男”爵

男爵是最低等的爵位,《说文》:“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男”爵当然不是亲自去种田,毕竟是贵族。最初始的含义是商王派旁支庶子氏族(有血缘关系的群体)管理王畿之内种田的事,这就成了氏族首领的固定称号,后这个固定称号也就转变为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