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简介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简介

2023-10-16 17:14:15 653浏览

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简介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又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后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学医,后放弃医学救国思想,为改变国民精神转而志向文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于弘文学院结业。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后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着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宣统元年(1909年),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国六年(1917年),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

民国七年(1918年),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后发表小说《风波》。

民国十二年(1923年),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后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后《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赴中山大学任教。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后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后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同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着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后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与瞿秋白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民国二十年(1931年),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后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后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后因病复发,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你都知道哪些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

1、《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5、《野草》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鲁迅先生的经典语录:

1、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2、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3、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5、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6、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9、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