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023-10-16 16:59:36 306浏览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射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起义发生的经过:

在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一直持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于10月6日发动起义。但被湖北当局察觉,导致起义延期。而后革命党人约定以*声为号,10月10日发动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开端,夺取了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而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赶往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都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3、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也开始分化。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

4、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5、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