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古代教育的特征

古代教育的特征

2023-10-10 16:36:38 413浏览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古代教育的特征?

(1)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3)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4)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奴隶时期各个朝代教育内容的具体描述:

(一)夏朝:军事教练(重点:习射);宗教教育(核心:敬天尊祖);人伦道德教育。

(二)商朝:具备“六艺教育”的形貌:思想政治教育(孝为中心)+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二)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为六艺的中心,书数是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1.孔子: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2.孟子: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3.墨子:反对礼乐教育,重视科技教育。以“兼爱”的基本思想为主,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主要可概括为:①政治和道德;②科学技术;③文史;④思维能力。

4.荀子:儒家经典,如《诗》、《书》、《礼》、《乐》、《春秋》。

封建时期各个朝代教育内容的具体描述:

(一)汉朝时期:儒家经典

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准绳。

(二)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当时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以“五经”为主要课程。

代表人物:韩愈,主张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

(三)宋元时期:宋朝把尊孔尚儒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同时兼重佛道。出现了很有名的程朱理学,朱熹将儒家经典再次整理编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代表人物:朱熹,主张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上、具体行事上,熟悉伦理纲常,达到知其然并养成习惯。即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事”;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

古代教育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教育按场所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根据形式,内容,时间,对象和主管等不同,教育还可以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业余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以及国立教育、集体教育和私立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

1. 儒家

(1)核心:以仁为核心

(2)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3)人性论:性三品说:上智、中人和下愚

(4)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5)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6)教育内容: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7)教育方法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思-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墨家

(1)代表人物:墨子

(2)人性观:人性素丝说

(3)核心思想:兼爱(核心)、非攻

(4)教育目标:培养兼士、贤士

(5)教育内容:科学和技术教育;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三表法)(6)知识获得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3. 道家

(1)代表人物:老子

(2)核心主张:道法自然。

(3)教育思想: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