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司马相如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文学成就

2023-10-09 11:35:48 355浏览

司马相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在中国古代的一些记载中,他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也有人将他看作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不管怎样,他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司马相如文学成就

1、辞赋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着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看出他对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从现代美学的领域,对其辞赋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司马相如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两汉赋作家中,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其大赋甚至成为汉大赋创作的范式,故研究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特点,对研究汉赋乃至整个汉代文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散文

司马相如还是汉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传至今的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虽然有部分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一些消极作用。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发展等方面,司马相如对汉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的声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作家,绝大多数对他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了他的三篇赋、四篇散文,以致《司马相如列传》的篇幅大约相当于《屈原贾生列传》的六倍。这就表明,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是超过贾谊的。

司马相如人物简介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约公元前118年),字长卿,本名犬子,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西汉前期着名文学家、政治家、辞赋家,是巴蜀文化和文学的杰出代表。

司马相如少年时好读书,学击剑,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景帝时,他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便称病去职。后司马相如游学于梁王属地,成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家贫无以自业,依附故友、临邛县令王吉,认识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此后他因文才被汉武帝赏识封为郎官,期间他去巴蜀向百姓宣喻,写下《喻巴蜀檄文》。之后封为中郎将,出使巴蜀一带,为汉武帝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写下《难蜀父老》。司马相如后因被人上告收受贿赂而免官,一年后被再次启用,仍担任郎官,后拜为孝文园令。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病去世,享年62岁,留下遗作《封禅书》。

司马相如善于辞赋,其作品辞藻富丽,结构宏大,着有《子虚赋》《大人赋》《上林赋》等,另有散文《喻巴蜀檄文》《难蜀父老》等。文学上,他是汉赋的奠基者,被后世人尊称为“赋圣”和“词宗”,对后代的蜀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出使西南夷,有力地维护汉王朝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

司马相如的创作特点

司马相如的赋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求完满的创作心理,结构宏伟,富丽堂皇。以《天子游猎赋》(即子虚上林赋)为例,这篇赋篇幅巨大,内容丰富,山川草木走兽宫殿君臣,无物不包,描写详尽,写奔腾流水,辞藻华丽。完美体现出了司马相如追求形式大,内容全,描写尽,气势放,艺术美的创作心理。

第二,用弥散类推的思维方式,讲究场面开阔,层次分明。仍以《天子游猎赋》为例,无处不弥散,无处不类推,从山写到土,从土写到石,时间与空间结合,逐层详细描写,并列铺排,最终形成一副极其广阔复杂却又保持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由内及外、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气氛热烈而欢娱。

第三,以娱人为主要目标,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从《天子游猎赋》到《大人赋》,都是为了取悦天子汉武帝而写,其中虽有讽谏之言,娱乐之意更大。《大人赋》中将天子的志得意满之状,神游虚无之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天子游猎赋》以宫殿苑猎、山水物品为主要描摹对象,文字排列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等等,极富气势。

第四,散文常用宾主答问形式及排偶句调,具有辞赋风格。例如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其中假托蜀父老非难“通西南夷”,用来引出司马相如自己的主张,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其思想倾向与《天子游猎赋》赋有一致之处,足以互相印证。

司马相如的辞赋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天子游猎赋》,结构上在篇首几段都是用散文领起,中间再用韵文铺叙,末尾再用散文结尾,采用大量排比句并间杂长短句,铺张,气势恢宏。确立了一个“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奠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后世的辞赋家大多沿用这一特点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