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什么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什么

2023-09-27 11:41:00 302浏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和无私奉献。这句话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浓郁的人文精神,长久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成为了一种永恒的价值观念。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什么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中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由此演变出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故事

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当了丞相。他一心想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一统天下。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去世。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你可自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哭着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起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慢慢强盛起来。为了完成刘备生前遗愿,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准备北伐。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天下形势,表明决心。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刘禅同意了他的北伐计划。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未能彻底取胜。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不断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成语寓意

诸葛亮这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都被大家引用、传颂,因为人们觉得只有像他这样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才能够下定这样的决心。鞠躬尽瘁,无怨无悔,自己无所求,一直做到死为止,这就是全力以赴,一点儿没有保留。诸葛亮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年纪大了,是不是要休息休息,也没有因为自己生病了,多拖一点儿时间把病养好。他是稍微有一点儿机会,稍微有点儿希望,就要努力抓住,去完成他的承诺。诸葛亮的这种精神,一直都被人敬仰。人们学诸葛亮,不仅要学他的机智,更要学他重承诺的精神。这种献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人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