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丹霞地貌色彩绚丽,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自然的艺术品。每年都有许多人不远万里去欣赏丹霞地貌,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1、地壳运动: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在古代地质时期,这些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和断裂等。这些运动导致了地表的抬升和改变,形成了今天的地形基础。
2、沉积过程:在地壳运动之后,这些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沉积过程。大量的沉积物如泥沙、碎屑等被堆积在地表,其中包括大量的砂岩沉积。
3、地质作用:在沉积物堆积之后,地质作用开始发挥作用。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溶蚀等自然过程,其中风化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环节。风化作用使砂岩产生剥蚀、侵蚀和溶蚀,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形态。
4、形成丹色:丹霞地貌的独特红色色彩是由砂岩中的铁氧化物和其他矿物质引起的。在长期的风化和侵蚀过程中,砂岩中的铁氧化物被氧化成红色的铁氧化铁,使得整个地貌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丹霞地貌之所以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和元素有关,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风化、侵蚀和水流的作用逐渐剥离了上层岩石,使得下层的不同岩石裸露在地表,形成了怪石峰林、峡谷地貌和彩色山地。
丹霞地貌的发现者
冯景兰。
丹霞,原指赤色云霞和红艳色彩,后引入地球科学领域专指一种特殊的地形面貌。丹霞地貌造景功能独特,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秀美多姿的丹山碧水,在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古居文化、红色文化、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的衬托下,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从1928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丹霞山命名“丹霞层”以来,丹霞地貌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为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丹霞地貌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但在我国发育最典型、研究最深入。
中国最美的几大丹霞地貌,非常值得一去:
1、丹霞山:中国的红石公园
位于广东韶关仁化县,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丹霞山主要分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主峰景区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
2、武夷山:碧水千山甲东南
位于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是三教名山,被誉为福建第一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前来,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朱熹、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也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
武夷山的山不高却有高山之气魄,武夷山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最高峰,号称“华东大陆屋脊”,自古山以水秀,而武夷之水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溪水碧清,曲曲弯弯,如玉带盘绕群峰,山回溪折,折复绕山,环结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
3、大金湖:水上丹霞奇观
位于福建三明泰宁县,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点缀其中。北起龙湖镇的天成岩往西南经上清溪、泰宁城关至读书山、记子顶,后南转至猫儿山、龙王岩、八仙崖(大牙顶)至龙安乡,依次分布有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岩四个红色盆地。
大金湖旅游区分为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罗汉山、泰宁古城五大景区,素有“天下第一湖山”之美誉。浩瀚幽深的湖泊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完美结合,阳刚与阴柔相济,构成了景象万千的水上丹霞奇观。除了自然景色,这学拥有举世罕见的“岩穴文化”奇观。盖在千奇百怪的岩穴里,迄今还有70多座,其中最负盛名的甘露寺,是日本奈良东大佛殿的“模版”。
4、龙虎山:炼丹之处红崖显
位于江西鹰潭贵溪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是中国道教发祥地。相传东汉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2010年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形高差相对较小,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也较为多样,集中分布在龙虎山和仙水岩景区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景区内有泸溪河流过,将两岸的丹霞地貌景观串联一体,也有碧水丹霞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