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中国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之父

2023-09-21 11:33:11 329浏览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主要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学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领域。

中国天眼之父:

1、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初高中的时候,就对天文知识有浓厚的兴趣。1963年,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进入车间工作。但因他对天文学的热爱,1978年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

2、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首次提出“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构想,并以总工程师的身份负责项目研发、推进,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3、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南仁东的主要成就:

1、南仁东最主要的成就是,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突破了各项技术、解决多种难题; 同时在射电天文学基础研究领域,独立提出利用射电强源Cyg A校准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观测。建立北京天文台VLBI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在80年代在中国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南仁东参加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VLBI精密测轨方案论证,推进启动脉冲星自主导航研究。

2、1994年始,南仁东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一平方公里阵(SKA)的单元,启动贵州选址。在长达14年的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南仁东主持FAST科学目标的多项建设,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实现了三项自主创新。2016年9月25日,FAST工程正式竣工。

3、南仁东及团队建设的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三项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出多项创新设计、多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议被地学领域同行采纳。多年来FAST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了各种奖励,如获2015年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南仁东热心科普,完成CCTV的5小时美国宇航局NASA火星着陆直播;通过百家讲坛《寻找地外生命》,用科学思想影响公众与媒体对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认识。在SETI报告中定义了生命的三个识别标准,并提出星际旅行的三项物理法则限制,被媒体和公众广为接受。

任务评价:

1、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在他离世后很多科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对南仁东献上了最真挚的评价。

2、圣克鲁斯加州大学华裔天文学家林潮评价南仁东:“朴素宽厚,淡泊名利,待人诚恳,胸怀全局,鞠躬尽瘁。”

3、2011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授予南仁东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二十四载年华,八千余日夜,终成观天巨眼;攻坚克难,矢志不渝,他在天文史上镌刻新高度。”

4、“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委员会评价南仁东: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5、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价南仁东: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