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开国帝王是谁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它的时间段大致在公元386年到534年之间。
北魏开国帝王是谁?
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
北魏历代帝王顺序表:
1、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出生于建国三十四年(371年),登国元年(386年),年仅15岁的拓跋珪复立代国,他对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对外征讨各部和其他国家。公元398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
2、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是拓跋珪的长子,出生于登国七年(392年),天兴六年(403年)被封为齐王。公元409年,拓跋绍发动政变杀死拓跋珪,而后拓跋嗣入宫诛杀拓跋绍,平息了叛乱,四天后即皇帝位,成为北魏的第二位皇帝。
拓跋嗣即位后,拔贤任能,内迁民众,整顿流民,抚恤百姓。使北魏国政再度步入正轨。对外北征柔然、丁零,东袭北燕,南攻刘宋,取得司州及兖州、豫州部分地区。在常年的征战中,拓跋嗣身患重疾,泰常八年(423年)病逝,时年31岁。
3、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拓跋嗣长子,出生于天赐五年(408年),泰常七年(422年)受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不久被立为皇太子。次年拓跋嗣去世后,拓跋焘继位为帝。
拓跋焘在位期间,重用汉族士人,改革内政,对外他征讨胡夏、北燕、柔然、高车等国,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几度政治混乱。后又在中常侍宗爱的煽动下,逼死了景穆太子拓跋晃。
正平二年(452年),宗爱怕被太武帝诛杀,先下手为强弑杀太武帝,时年44岁。
4、南安王拓跋余。
拓跋余是北魏第四位皇帝,拓跋焘第六子,出生年份不详,公元452年,宗爱杀死太武帝拓跋焘后,立拓跋余为帝。拓跋余登基为帝后,宗爱也得到了封赏,他一个太监却被封了冯翊王。
拓跋余登基后,喜欢酗酒,纵情声色犬马,而宗爱得到大权后把持朝政,后来拓跋余怀疑宗爱作乱,谋划夺权行动,引起宗爱愤怒不满。永平二年(452年)十月,宗爱趁祭祀宗庙之机,谴小黄门贾周将其杀害。
5、文成帝拓跋濬。
拓跋濬是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出生于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永平二年(452年),太武帝拓跋焘和南安王拓跋余相继被杀后,年仅12岁的拓跋濬被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为帝。
拓跋濬继位后,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减少高压手段,实行怀柔统治,安抚远近内外民众,民心又得以安定下来。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去世,时年25岁。
6、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时北魏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出生于兴光元年(454年),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文成帝去世后,11岁的拓跋弘继承皇位,是为献文帝。
皇兴五年(471年),因不满冯太后长期摄政,拓跋弘打算将皇位禅让于京兆王拓跋子推,但因为群臣的劝阻,于是禅让于太子拓跋宏。然而拓跋宏年幼不能亲政,所以朝廷之事还是献文帝拓跋弘说了算,他的称号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帝。
承明元年(476年),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22岁。
7、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出生于皇兴元年(467年),皇兴三年(469年)被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受父禅即帝位。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后,时年23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大力推行改革,进一步的汉化,同时将拓跋改为“元”,北魏在他的治理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不久去世,时年32岁。
8、宣武帝元恪。
元恪是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出生于太和七年(483年),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孝文帝去世后继位为帝。
元恪在位期间,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汉中之地。向北攻打柔然,国势盛极一时。在位后期,猜忌忠良至亲,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败。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年仅32岁。
9、孝明帝元诩。
元诩是北魏第九位皇帝,宣武帝元恪第二个儿子,出生于永平三年(510年),延昌元年(512年)年仅三岁的元诩被立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元恪去世后,继位为帝,当时他才5岁。
元诩继位后,权臣元乂、母后胡氏相继擅权乱政,大失人心,引发六镇起义,国势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诩不满胡太后专权,密诏岳父尔朱荣进京勤王。密诏外泄,遭到灵太后毒杀,时年十九岁。
10、孝庄帝元子攸。
元子攸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出生于公元507年,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年少之时曾是孝明帝元诩的伴读。孝明帝被杀后,元子攸在尔朱荣的拥立下继位为帝。
元子攸继位后,朝政大权都被尔朱荣把持,元子攸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永安三年(530年),元子攸诱杀了权臣尔朱荣和太宰元天穆,后被尔朱兆俘虏北上,次年被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时年24岁。
11、节闵帝元恭。
元恭是广陵惠王元羽的儿子,生于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因元叉擅权,所以元恭装聋作哑8年的时间不与他人来往,孝庄帝死后,为尔朱世隆所立为皇帝,不过元恭在位仅一年的时间就被杀了,时年34岁。
12、孝武帝元修。
元修是北魏的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出生于公元510年,中兴二年(532年),在大将军高欢拥戴下,登基为帝。永熙三年(534年),不满高欢专政,迁都长安,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十二月(535年2月),为丞相宇文泰所弑,年仅25岁。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也称作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1、改革政治制度。
他推行了“士族制度”,即将人才选拔与家族背景结合起来,以改变北魏政治制度中唯出身论的弊端。这一制度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2、改革经济制度。
他实行了“均田制”,即将土地分配与劳动力结合起来,以改善当时北魏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此外,他还推广了农业技术,增加了粮食产量。
3、改革文化制度。
孝文帝改革的文化制度也很重要。他推崇汉语和汉文化,禁止少数民族语言和服饰的使用,以加强汉族文化的统治地位。此外,他还推广了佛教文化,将佛教作为国家的宗教,实行了一系列的佛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