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学派重视法律治国,源头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下面介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商鞅
提到商鞅大家肯定都知道,小编之前也专门写过文章,提到过他,可见《为什么商鞅功劳这么大,却落得五马分尸的悲惨结局?》,商鞅进入秦国后,在孝公的支持和信任下,积极变法,帮助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商鞅也被封为大良造,封邑15城,但也得罪了很多权贵,其中就有太子傅、太子等人,等到孝公去世,商鞅也就落得五马分尸的悲惨下场。小编也分析过商鞅最后悲惨下场的原因:一是新法过于严苛;二是复辟力量在没有压制之后的报复;三是功高震主。
2、韩非
韩非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法家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有机融合,同时他的思想中还融入了道家老子的辩证主义思想。韩非是一个深深的爱国主义者,但他的主张不被韩国采用,著作的《韩非子》却被秦王喜欢,为了得到韩非,秦国不惜攻打韩国要人。最后韩非来到了秦国,秦王想使用韩非,但是这时候李斯出来插一杠子,说韩非肯定想保住韩国,这不利于秦灭六国大计,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话,将韩非投入大牢,最后作为同门师兄的李斯,因妒忌担心韩非被秦王赏识自己被取代,设计毒杀了韩非,得到秦王醒悟为时已晚。虽然韩非的思想被秦王采用,但是一代人物就这样屈死在监狱,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3、慎到
赵国人,这个人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看过《大秦帝国》或者《商君书》的人就会知道。此人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长期在稷下学宫进行讲学,有不少学生,享有盛名,自然也受到齐王的高看,被封为大夫,当时还有一个情节是,当时慎到和申不害进行过法治的争辩,这也表明先秦法家各有侧重,慎到、申不害、商鞅各自在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各有不同的着重点。慎到就尤为重视“势”,他认为国君只有掌握权势,掌握主动权,才可以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还讲究“无为之治”,所以也被人认为道家,但道家积极入世做官的应该是很少,或者说他可能是一个积极入世的道家。
4、申不害
申不害是郑国人,后果韩国灭了郑国之后,他就在郑国效劳,在一次“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中,他崭露头角,被韩国君主韩昭侯赏识,破格拜其为相。申不害在韩国为相十五年,大力变法改革,整顿吏治,向特权开刀,提升中央集权,同时积极进行军备整顿,将贵族亲兵收为国家队,进行严酷军事训练,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代,如果军事不给力,在别的国家看来经济发展再好就是一块肥肉,放在今天也是一样,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美国什么想宰一顿就宰一顿。申不害在推进变革期间,尤其重视法治、术治,他强调君主掌握生杀大权,为了让臣子好好干活,一定要学会使用权术,明的暗的、阴的阳的都要来。当然,申不害的变法也使得韩国国力大增。
5、管仲
相信读过《隆中对》的人,都知道其中描述诸葛亮的时候都会说到“每自比管仲乐毅”。可见管仲在中国古代士子心目中的地方有多高。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被成为“圣人之师”,近乎全能。大家知道的是他曾经是辅佐齐恒公兄弟的,后来齐恒公成功争得齐国国君地位后,鲍叔牙向齐恒公举荐了管仲,说要成为霸主只能靠管仲。于是,齐恒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对齐国进行了改革,对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注重经济和农业,大力富国强兵,组织军事改革,发展盐铁业,禁止贵族掠夺私产。管仲注重法制的改革改良,以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法、律、令等方面推进改革效果,从而帮助齐国成为了春秋第一霸。
法家核心思想: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法家文化是先秦诸子文化中颇具影响的一个文化,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等,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法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法家将法律视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强制性工具,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产生了约束,对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的起源
法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逐渐衰落,各国之间互相争夺领土和利益。在这个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中,法家思想家以管仲、韩非、李斯等人为代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以法律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