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春分日是几月几日

春分日是几月几日

2023-09-06 16:54:06 502浏览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季的第4个节气,更是农耕的重要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日是几月几日?

每年公历3月19至22日左右(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便进入春分节气。此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日的历史渊源:

1、中国古代四季划分的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为始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西方四季划分则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由于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所以,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不过,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中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2、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季的第4个节气,也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每年公历3月19至22日左右(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便进入春分节气。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日的物候现象:

1、中国古人将春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就是说:春分后,在南方越冬的燕子(玄鸟)又飞回北方生活,天气变暖,雨水开始增多,空气潮湿,下雨时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从天空劈下的闪电。

2、中国古人将春分的花信风分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中国人民自古喜爱海棠花,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海棠花在宋代时被视为“百花之尊”。梨花是梨树的花朵,花色洁白,花瓣五出,香气清淡。木兰花开时,傲立枝头,让人生出敬仰之感,人们常用木兰花象征高贵的灵魂。

春分日的气候特点:

1、每年公历3月19至22日左右(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便进入春分节气。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阳光平分在南北两半球,全球昼夜几乎相等,故此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说法。

2、此时节,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大部分地区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3、春分过后,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各地逐渐变得昼长夜短,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上升到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中国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至10℃以上,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平均气温约5℃至10℃,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但是,即便暖湿气流活跃,冷空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尽管此时天气虽然已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仍较大。

4、春分时节,降水量依然稀少,蒸发量明显增多,所以会导致“十年九春旱”的普遍现象,此时节,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从中国蒙古到中国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中国北方地区还会出现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甚至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