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2023-09-06 16:49:24 993浏览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文学力作。参透人世虚空的吴敬梓,对摧残人性的科举制度与八股文写作发动了一场最全面、最猛烈、最坚定的文字声讨和抨击。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儒林外史》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

《儒林外史》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语言准确幽默、生动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是什么?

1、范进

范进像科举制度下的无数的读书人一样,以取得功名为终生理想,无比执着。他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上,沉溺在不断的地追求和拼搏,一次次的落第和惨痛之中。科举成为他生活的唯一目标,融入他的生命之中。作为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一个普通分子,他却没有能力跳出这样的罗网。

2、王三姑娘

王三姑娘是书中其中一个悲剧形象,虽然只在第四十八回中出现了这么一回,但她的死不可谓不“惊天动地”。王三姑娘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为了那可笑至极、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所谓“贞烈”,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 马二先生在匡超人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可是后来却落得了十分悲惨的境地,还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匡超人妄加诽谤嘲笑。

什么是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的事物。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着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钦差大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等。

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出生于“家声科第从来美”的书香世家。少年时聪颖好学,诗赋援笔立成。青年时放荡不羁,千金散尽。曾三次参加乡试,都铩羽而归。科场的坎坷,让他渐渐洞悉八股取士的弊病。嗣父吴霖起去世后,族人疯狂抢夺家产,让吴敬梓失望至极。后来,举家移居南京秦淮河畔,与当时的文士唱和往来,被推举为“文坛盟主”。乾隆元年(1736),安徽巡抚赵国麟向朝廷举荐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试。在顺利通过地方考试之后,吴敬梓却因病未能参加在京城举行的廷试。博学鸿词科试后,吴敬梓拒绝一切与科举相关的考试,对科举入仕彻底丧失了兴趣。之后,他越发穷困潦倒,常以“暖足”御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乾隆十四年(1749),吴敬梓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作品——《儒林外史》。乾隆十九年(1754),五十四岁的吴敬梓客死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