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

2023-09-05 16:14:46 653浏览

土地改革,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需要进行。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提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历次变迁

1、1950年~1952年,土地农民私有制

1950年起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全国范围内土改结束。

2、1953年~1956年,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

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旨在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掀起大办农业合作社热潮。

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做法是:在允许社员有小块自留土地的情况下,社员土地必须交给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按照社员入社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获得土地收益。

3、1958年~1978年,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初,全国共有人民公社26572个,参加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9.1%。

原属于各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和社员的自留地、坟地、宅基地等一切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以及一切公共财产都无偿收归公社所有。公社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4、1979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由农民自发兴起的包干到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推行,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双包到户的生产队比重高达95%以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土地改革前后的变化

1、土地改革主要是指1950至1952年对新中国对土地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当然地主阶级也获得一部分土地,让其自食其力。总的来说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因此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农业改造是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制(生产资料生产合作社所有),因此我们说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被确立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