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辛弃疾最有名的三首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三首词

2023-09-04 15:58:30 231浏览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题材广阔,几乎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爱国情怀到日常生活,甚至连戒酒这种事都能写入词中。辛弃疾也是两宋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作家之一。

辛弃疾最有名的三首词: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赏析:

本词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方法,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辞章里。

上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可以看出作者迫切想要实现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

下一句更是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作者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眼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赏析: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上片怀念孙权和刘裕二位英主,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

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现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赏析:

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上片写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诗人本想与南宋政权共建恢复大业。谁知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此词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并以此作为贯串的线索领率全篇,表现了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着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他人对辛弃疾的评价: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