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2023-09-04 11:49:13 325浏览

“退避三舍”是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如今也出现在许多文章里。“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你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有多少?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的释义:

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的典故: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设宴招待重耳。

宴会上,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话虽如此,公子究竟准备怎么回报我呢?” 重耳想了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后来,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近义词:委曲求全、避君三舍、远而避之、望而生畏、退徙三舍。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长驱直入、争权夺利、挺身而出。

用“退避三舍”造句:

1、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2、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3、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4、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5、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6、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7、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8、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9、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乔丹挡不住众女的热情而不得不退避三舍至侧翼接球。

10、遇事就退避三舍不是我的作风,我一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

11、在一个对“偏见”退避三舍的社会里,偏袒美丽似乎被认为是再肤浅不过的做法了。

12、学会了对爱情退避三舍,学会远离生命里那些原本可以躲避的伤害,我已经失去了对于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气。

13、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14、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15、磬竹难书,想想都让人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