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2023-08-31 11:01:29 256浏览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生活,而且还刻画了许多生动丰满和人物形象,其作者也因此登上了世界文学的殿堂。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红楼梦》里这10句经典名言,字字珠玑,非常有内涵: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诗是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表达了他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2、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3、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源于《红楼梦》第八回:“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4、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这里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释,也大致交待了主要人物的结局。

5、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这便是“木石前盟”的由来。

贾宝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原是天上的绛株仙草,神瑛侍者每天辛勤地给绛株仙草浇水,绛株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惠立下誓言要用一生的泪来报答他。

6、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以花来比喻自己,暗含了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悲苦。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这是宁国府的上房对联,贾宝玉一见这幅对联就说:“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8、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揭示了贾雨村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内心世界。

可见日夜都在盼望“飞黄腾达”的贾雨村,浑身散发着升官发财的臭气。

9、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是林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最为新颖别致,也最能代表黛玉个性的一首诗,有一种“郊寒岛瘦”的感觉。

1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取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是贾宝玉所唱《红豆词》,同时也是一首爱情的颂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它的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界,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红楼梦的创作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采用了长篇小说的形式,将小说的叙事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之前的小说多为短篇,缺乏完整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红楼梦》的长篇结构,使小说能够更好地展示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使小说成为了一种更为完整的文学形式。

其次,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小说的艺术手法、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的创作,将小说的艺术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种创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最后,红楼梦的文学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影响。红楼梦中充满了深刻的人性洞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元素不仅被中国读者所欣赏,也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喜爱。《红楼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总之,《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它的创新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